一腳踏三省的浙江古鎮,風光能與周莊媲美!
浙江曲州市始建于東漢初(192年),是長江以南第一座古城,是長江以南儒家文化的傳播中心,素有"東南栗南圣地"之稱。游覽曲州,除了江郎山、姚望山等國內外名勝古跡外,還有許多獨特的古村鎮,其中最值得觀賞的是位于仙下山山深谷的28個古鎮。
廿八都古鎮的“廿”字讀“niàn”,意思是"20"。據記載,北宋時期在浙南建立了44個首府(相當于目前的集鎮),古鎮排名第28位,因此被命名為"28都",因為它位于浙江、福建和江西的交界處,與江西西部的廣豐縣和南部的福建省浦城縣接壤。自古以來,就有"一腳踩三省"和"喚醒三省"自古以來的理論。
位于環山之地的28個都城,最初用于軍事用途已有數千年之久。唐乾甫五年(878)年間,黃牛南下,堵住后轉入浙東,在浙閩之間的山區開辟了700里山路進入福建。當時,28座由于地形險峻,容易防御,難以攻打,成為黃巢兵營。到清朝,古鎮仍駐守1500多人,顯示出其重要的軍事地位。
中國的古鎮和村莊通常只有一個或兩個姓氏和一個方言。由于28個古鎮歷史上頻繁的戰爭和士兵,人們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他們也帶來了各自家鄉的方言。據統計,古鎮3000多名居民中,有130多個姓。他們在浙南、江西、閩南、惠州等地講九種方言,有些方言僅在少數家庭中很常見。
清朝時,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貨物運輸樞紐有28個,迅速成為三省邊區最繁榮的商埠,古鎮的街巷到處都是外國公司、商人、茶館、賓館等商業場所,商人聚集一堂,居民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幾乎都需要"鳳鎖溪鑰匙"。
近年來,隨著公路和鐵路的開通,28個古鎮的地理位置逐漸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古鎮雖然人煙稀少,但老商店和作坊仍然保存完好,游客似乎回到了那個古代時代。與周莊、烏鎮等著名古鎮相比,28座古鎮隱藏在深山中多年,因此也被稱為"被遺忘的古鎮"。
古鎮荀里街和鳳溪街有明清兩條古街,街道兩旁有36棟民居和11座公共建筑,由山、水和邊緣溪流組成。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門樓中磚石雕塑很少,大多由精美的木雕構件、雕刻的梁和繪畫、飛亭和柳條組成,其豐富的內涵使古代建筑專家驚嘆不已,堪稱"古建筑民俗博物館"。
馬頭墻,又稱防火墻,也是28座住宅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古鎮民居密度高,火災發生時很容易沿房屋蔓延,而兩側高于墻頂屋頂的馬頭墻,在相鄰建筑物的火災情況下,可以起到隔離火源的作用。此外,馬頭墻的起伏,也意味著整個古鎮的生機勃勃和繁榮。
1943年,軍統領導人戴麗親自批準了設計圖,在戴麗故居仙霞嶺下寶安鎮街中段西側修建了一座白色墻和灰色瓷磚的普通房子。以前的住宅里藏有許多器官。戴麗一生都是秘密特工,幾乎不拍照,死后才找到這張正面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