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都不愿意投資的國家,他卻主動“投懷送抱”。
在中國數以千計的富有企業家中,李嘉誠可謂史無前例,因為他連續15次成為中國首富,足以讓他為自己的余生感到驕傲。盡管李嘉誠已退居第二,但他仍偶爾參與家族企業的管理,并繼續在某一領域投資。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從零開始,在伯父的支持下建立了塑料工廠,逐漸完成了財富的積累,之后放棄了實物業務,開始轉向房地產業。如今,李嘉誠的產業已經遍布世界各地。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李嘉誠家族的投資項目。
李嘉誠喜歡投資"現金流"很高的行業,比如民生產業,這是他最喜歡的投資目標之一。在英國,李嘉誠在當地的天然氣、水電、通訊、港口、零售等行業投資了數千億美元,而在加拿大,李嘉誠則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增加,主要是因為他早年嘗到了在英國投資的甜頭,當時李嘉誠以低價收購了英國電信,并在短時間內將其出售給下一套住宅,獲得了1500億美元的直接利潤,這大大增強了他的信心。自那以后,李嘉誠一直在英國市場投資更多,希望能獲得更多現金流。
熟悉李嘉誠的人士可能會了解到,盡管李嘉誠在全球主要國家都有產業分布,但在美國投資項目的并不只有李嘉誠。李嘉誠曾表示,他認為美國經濟已到了制高點,過于穩定,無法從投資美國獲得更多回報甚至利潤。此外,美國經濟不太包容,他們通常不允許自己的公司注入外資,于是李嘉誠放棄了他在美國的投資計劃。
不過,并非所有行業都會將外資排除在外。美國的通訊業是個例外。太陽正義,軟銀公司的老板。集團在日本,對李嘉誠持相反的態度.他認為在美國投資是一個好機會。除了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外,Sun Justice每年都會增加一部分投資,但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只有投資阿里巴巴才能被視為真正的成功。
孫正義在阿里巴巴獲得了數千億美元的回報,這也幫助他成為日本首富,并使他的信心翻了一番。孫正義在大舉投資的同時,也成為了日本電信業的投資者,軟銀集團(Softbank Corp.Group)一度成為日本第二大運營商。在這項投資的初步結果之后,孫正義在美國通信業投資了200億美元,并收購了美國的Sprint運營商。
孫正義愿意花錢到美國投資,主要是因為美國通信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獲得高回報,但這一次兒子正義可能計算錯了,因為他在美國投資以來,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美國通信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而Sprint的發展,其他運營商的發展勢頭更快,導致Sun Justice的投資不僅沒有得到回報,而且損失了大量本金。據數據顯示,Sun Justice旗下的軟銀集團現在已經產生了高達6000億元的債務,我不知道Sun Justice將來是否會增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