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后,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一個國家和一個企業的經濟發展從來沒有獨立存在,必須依靠上下游產業的支持。供應商面向制造商,制造商面向消費者,消費者使用自己的購買力,生產消費活動,促進市場繁榮。這是一個循環,任何環節的問題,都會引發連鎖反應。
就像今天的華為一樣,華為在面對消費者之前,已經打開了數十家供應商的銷售渠道。手機的每一個部件背后都是一個供應商,甚至是一個技術授權,但也需要其他公司的支持。
華為去年的手機出貨量為2.5億部,今年上半年超過1億部。如此龐大的手機數量,符合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供應鏈經濟的發展。
對于任何供應商來說,華為基本上都是一個大客戶,但自去年5月和8月的兩項芯片規則以來,這意味著對供應鏈進行重組。余承東曾表示,這樣做就像打開潘多拉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是比較形象的災難化身。一旦"魔盒"中的東西被釋放,就沒有人能獨處了。
沒有人能獨處。
華為的供應商包括什么?從手機零部件需求的角度來看,技術的整合程度很高,單靠一家企業無法完成所有的零部件生產工作。
手機包括處理器芯片、存儲芯片、屏幕、攝像頭圖像傳感器等。涉及的企業主要有高通、聯發、三星、美光、SK大力神、索尼、裝甲俠等。
臺積電也被包括在高通和聯發的供應鏈上游,而后者又需要依靠光刻機來生產芯片,因此ASML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許多大供應商和小供應商,再加上華為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最終依靠這些企業向華為提供產品,以便順利生產手機和面向消費者。
然而,這些企業都使用了美國的技術,但是在美國技術的出現中有一個環節,即使是隨后生產的企業,也要避免它是不容易的。
因此,美國的規則并不是唯一的,因為它們不能向華為提供產品需求,而且它們都面臨虧損。例如,高通在市場上損失了80億美元,美光沒有140億元的年收入,三星積累了大量庫存,只能降低價格銷售。
雖然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已經完成,但只有更多的英特爾和AMD供應商仍在嘗試這樣做。
一個又一個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只有當我們變得強大時,我們才有能力處理所有的事情。從這些供應商身上可以看出,于承東并沒有錯,在"潘多拉"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中,沒有人能孤單。
然而,還有另一種解決辦法,那就是提高自主研究技術的水平,將整個產業鏈從美國的技術中移除,這樣你不僅可以一勞永逸地擺脫依賴,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擺脫依賴。這可能是困難的,但這是另一種成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