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助玉米畝高產
日前,在新疆七臺縣玉米密植高產綜合機械化綠色生產技術采集和田間觀測會議上,農機部玉米專家指導小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種植和生理創新隊玉米密集種植高產示范田進行了實際收獲和產量測量。
結果表明,示范田玉米單產最高達1663.25公斤,打破全國1517.11公斤高產紀錄,為全國第七次玉米高產紀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范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科院院長劉敬德等有關專家和當地技術人員參加了現場測產活動。
據報道,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齊臺綜合田高產玉米核心示范區為200畝,試驗品種有78個。該小組連續12年在這里開展玉米產量潛力的突破性研究,并在整個過程中對機械化技術進行示范和推廣。總產量30畝,采收面積30畝。結果表明,示范田11個品種,包括MC 670、中單111和中單8812的產量均超過1500 kg/畝。高產的主要原因是每畝穗數和粒重的增加,其中最高產量田達8600粒/畝,每穗粒重達192 g。專家們一致認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該技術已趨于成熟,可達到每畝1500公斤的穩定產量。
據該小組首席研究員李少坤介紹,自2004年以來,該研究小組在全國許多生態區組織實施了玉米高產潛力的開發,并以"密植增產"為核心,明確了以"密植增穗"為核心的高產突破之路,培育了優質抗冠群體,提高了群體物質生產和開花后的有效分配,選擇了密植抗病品種,增加了高密度種植的收獲穗數。
團隊構建了玉米高產突破的理想株型與密植優質群控栽培理論,通過分析玉米產量與密度,灌水量,施氮量的耦合關系以及群體動態指標與水分蒸發的定量關系,建立了不同密度,灌水量,施氮量的群體LAI動態模型和診斷模型。"通過密植高產農藝措施與滴灌施肥一體化工程措施的集成,實現了高產突破與節水節肥綠色生產的協同,水分生產率大幅提高據悉,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藏糧在技"項目等多個項目的支持,是"藏糧在技"實施以來玉米品種和栽培技術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