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巧治老人食而無味
人到了老年人,往往出現食欲減退、食欲不振,甚至厭食,這主要是由于味覺功能喪失和一些疾病引起的。但是,通過一些生活方式的調節,我們可以改善食物無味的狀況。
慢性病和口腔問題會使味覺變差
舌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和神經組織,心血管疾病可導致舌微循環障礙。糖尿病、維生素缺乏和萎縮性胃炎也會導致舌乳頭萎縮和味蕾更新緩慢。
另外,一些口腔疾病,如黏膜病、齲齒、牙周病,以及牙齒脫落而不修復等因素,造成咀嚼不便,不能更好地促進唾液分泌,從而影響食欲和味覺。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同味覺喪失的程度因人而異:咸味的感覺能力喪失最多,其次是苦味、酸味和甜味。但只要烹調得當,口味不好的老人可以繼續享用美味佳肴。
首先,烹調時少鹽少糖,倒上或用調料濃湯加厚;也可以選擇像蒜泥白肉一樣吃,在煮好的食物上倒上果汁后再進入。這樣一來,甜味和咸味就會擴散到食物的表面,使味蕾得到滿足,糖和鹽的攝入也不會過量。此外,它還可以用來烹飪代替鹽和糖,一些天然香料可以使用。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味覺低落與體內鋅缺乏有關。因此,除了注意烹調方法外,還應多吃粗糧、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蛤蜊、貽貝、牡蠣、蘋果等,口味嚴重低落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鋅。
改善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