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用上AI技術了!我們該怎么“反套路”?
最近,在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舉行了2019年電信網欺詐預防和控制論壇。創新欺詐是無法克服的,那么人工智能欺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這四張"花哨的"人工智能欺詐表格應該看得清楚!
第一:轉發微信之聲
在竊取微信賬戶后,騙子請求轉移給微信賬戶的朋友。為了獲得信任,騙子會轉發先前的聲音,然后再拿到錢。雖然目前無法轉發,但騙子可以提取語音文件或安裝增強型語音(插件)來實現語音轉發。
中國交通大學政法研究所法律系副主任鄭寧:
對于這種形式的欺詐,群眾只需保持警惕,通過電話直接聯系和確認。此外,在要求對方提供身份信息、解釋轉移原因等具體要求時,也可以提出具體要求。
第二:聲音合成
通過騷擾電話,騙子通過錄音、合成材料和用偽造的聲音騙取他人的聲音。
第三:艾臉變
視頻通話比語音和電話要可靠得多,但隨著人工智能的改變,騙子可以偽裝成任何人。
第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篩選受騙人群
通過對公眾在互聯網上公布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撒謊者會根據要實施的欺騙手段對人群進行篩選,以選擇目標人群。
例如,在實施情感欺詐時,我們可以篩選出那些經常發布情感信息的人;在進行財務欺詐時,我們可以篩選出經常收集投資信息的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詐騙技術不斷更新,群眾應如何防范?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防范欺詐
一、多重驗證
說到錢,群眾應該提高安全意識,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確認自己是否安全。當身份無法確定時,到達時間可以設置為"2小時到賬戶"或"24小時到賬戶"以預留處理時間。
此外,您還可以選擇將錢匯到另一家銀行,以避免通過微信等社交工具轉賬。這樣,一方面可以方便地核實對方的信息并確認資金流向另一方;另一方面,另一方可以通過短消息通知獲得轉賬信息。
二.保護個人資料
社交平臺的發展使得保護個人信息變得更加困難,人們暴露在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越多,被欺騙的可能性就越大。
為了避免利用個人信息進行欺詐,人們應該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防止騙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掌握大量的個人信息,刻畫人物的個性和需求傾向,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欺詐行為。
三.共同迅速和共同預防
青少年應及時做好居家老人的宣傳和預防工作,在接到電話和短信時,提醒和警告老年人,只要他們不知道、不熟悉人和事,就不要注意他們,以免被騙。
四.拒絕誘惑
人們應該避免利用這些優勢,并對陌生人提供的好處保持警惕。
那么,如何應對這種利用新技術的欺詐行為呢?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反詐騙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