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這所大學新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今天上午,位于上海保稅區新區的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迎來了首批35名人工智能專業新生,據了解,這一新的專業定位培養了"人工智能+海洋"的復合型人才,掌握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同時也了解了港口、航運物流等行業的需求和商業知識,為加強香港新地區的生產、教育、科學和教育一體化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持。
人工智能"是香港新區工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突破口。高校要為新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如說,根據航運、物流、海洋等領域的特點,學校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引進和培訓相關教師,開設人工智能教學研究室,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課程,學習人工智能課題,并于去年宣布建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港口航運物流特色,建立人工智能碩士學位點。
上海海事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的建設主要依靠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目前采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培訓體系。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蔣勝明教授說,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中,信息工程學院具有學科、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優勢,學校也在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特點。
比如,周瑞貴教授的‘人工智能支撐產教深度融合’項目,就是要加強科研合作,與臨港新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聯合研發,共同研發,共創具有獨特知識產權的產品,包括智能信息處理,圖像處理,模式識別,量子信息處理,這些產品在人工智能方面積累的,以及未來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新研究成果(包括智能信息處理,圖像處理,模式識別,量子信息處理)。"在與企業合作科研的過程中,項目積極搭建平臺,給學生一次到企業實習的寶貴機會,培養具有真實實踐經驗的學生,進一步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校企雙贏
上海海事大學計算機班2020大一新生高嘉喜告訴記者,她對人工智能很感興趣,所以海事大學新的人工智能專業已經成為她的首選。高嘉喜認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工智能將在未來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而需要更多的人才。我希望經過幾年的學習,我能加入香港新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為該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記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大學自香港新區成立以來,積極與新地區企業合作,加快產學結合,今年6月畢業的學生中,約有10%仍在香港新區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