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路上 ,處處好風光
騎自行車已經在全世界流行了一百多年。這輛雙輪車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并不能阻止許多人騎著它走到很遠的地方。在中國,雖然自行車工業起步較晚,但人們對自行車的記憶卻伴隨著許多人的生活。它是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 "三件",是放學后散步的工具,也是體育運動的 "伙伴"。今天,自行車仍然活躍在城市和鄉村,各種自行車活動豐富多彩,"自行車" 已成為普遍。越來越多的人騎自行車,沿途感受風景,以綠色的方式追逐幸福的生活。
從遠處追逐風景
2019 年 11 月,五顏六色的云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舉行。騎自行車的人從德宏戴景坡自治州首府芒斯出發,沿途經過瑞麗、盈江、騰沖、大理,到麗江。騎自行車的人把云南大部分的旅游勝地都拴住了。
來自北京的自行車愛好者陳樂柳和 20 多名騎手參加了比賽,有近 1000 人參加了比賽。經過 9 天 650 公里的路程,她到達卡姐告訴全國,越過道農山,繞著洱海,最后爬了 1500 米,到達玉龍雪山附近的牦牛坪,并完成了比賽。
在盈江,騎著自行車經過一大片甘蔗田,橫穿全國的板巖路,雖然顛簸,但徘徊在古村,感覺很好;在騰沖,因為遠行,早早出發,遇到大霧在山中間,能見度本來很低,繼續騎到山上,太陽突然從霧中冒出來,有一種‘云見太陽’的驚喜。到了大理,我們的隊伍組成了一列十多人的 "小火車",在洱海邊疾馳,欣賞蒼山洱海;最后,當我們到達麗江時,試圖騎到海拔近三千米的雅平,我們遠遠地看到了這座雪山,感覺就在那里。
讓人聯想起自行車節的陳樂,對她來說,不僅是一場游戲,也是一次旅行,沿途美麗的風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讓她難以忘懷的還有當地的普通村民。" 當地居民非常熱情。許多人穿著民族服裝在路邊跳舞,讓我們振作起來,還有孩子們給我們送水。
我從小就喜歡騎自行車。它可以到達比我腿更遠的地方,讓我看到更美麗的風景。"自行車也比汽車更綠," 陳先生說。由于她熱愛騎自行車,她基本上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騎車。9 月 20 日,她剛剛參加了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舉行的田鹿草原自行車比賽,并在女子團體中獲得了第八名。上個月,她還在內蒙古的鉻火山(CR Volcano) 附近完成了一次騎行。
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毅是一名鐵人三項選手。所謂的 "鐵人三項" 是指在自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和公路長跑組成的一場比賽。運動員需要努力工作才能完成全程。一眼看上去,記者很難把王毅和 "鐵人三項" 聯系起來。
2018 年初,即將從大學畢業的王毅接受了一次手術,手術后不久就康復了。她下定決心要加強鍛煉。"用這種方式試圖擺脫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也會激勵自己。生病動手術并不可怕。保持樂觀的態度:" 騎自行車、游泳、跑步,王毅已經有了基礎,不難再撿起來。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每天都保持一定的鍛煉,后來加入了學校的自行車協會和鐵人三項俱樂部。她跟著車隊去了青島、黃山、千島湖等地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保存了很多紀念卡。同時,疾病也逐漸遠離了她。
畢業后,她沒有時間完全練習鐵人三項,但王毅保留了騎自行車的習慣。在假期里,她會帶著騎手在北京轉圈。我見過延慶百利畫廊的紅葉、懷柔黃花市碧波湖畔長城、河北友州峽谷的掛墻高速公路,花時間騎著車去大連和青海湖。"通常情況下,如果我早點下班,我會花一兩個小時在郊區騎馬。" 王毅經常在微信的時候分享她的自行車故事,比如她摔倒摔斷了膝蓋,因為頭部骨折而不得不停下來,或者一輛因為自行車壞了而不得不停車的汽車。" 這些騎自行車的經歷在辦公樓里是找不到的。騎自行車不僅是一項運動,也是一種放松和調整心態的方式,這樣我就可以不斷地擁有新的能量來面對生活。
綠色文明旅游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健康、娛樂和休閑的需求迅速增長。自行車運動,特別是群眾性自行車運動,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傳統競技項目到全民自行車活動,自行車產業總量、產業覆蓋率、社會參與度和市場認知度迅速增加。在流行期間,自行車銷量沒有下降,而是增加了。綠色和安全自行車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旅行需求。
如今,在北京,上海,海南,廣西,青海等地,各類自行車賽事競相落地,一些成熟賽事已經形成品牌效應,如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選手參與。"以多彩云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為例,它不僅具有比賽的形式,還具有騎行的屬性,可以讓參賽者在騎行的過程中深刻感受云南地方特色風光,還介紹了"德宏民俗特色餐廳","盈江電音節"等活動
更重要的是,這些自行車運動不斷向人們傳遞綠色、環保、文明的理念。每次我們組織活動時,我們都會要求每個人遵守非機動車通行的規定,不要在山上亂扔垃圾。"陳羅洛說。在自行車比賽現場,組織者還會提醒參賽者注意文明自行車,保護環境,提倡公民文明旅行。這給自行車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