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財務(國際)攜手中企通信打造企業私有云 推動集團司庫體系境外執行平臺建設
2022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相繼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及《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部署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實際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2022年初,國資委發布《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要求“力爭2023年底前所有中央企業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視、功能強大、安全可靠’的司庫系統,所有子企業銀行賬戶全部可視、資金流動全部可溯、歸集資金全部可控。”
在數字信息技術快速演進的過程中,企業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管理能力現代化和國資委監管數字化的新要求。財務公司或資金中心成為為集團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助力集團建立司庫管理體系的重要平臺,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
作為中信集團在香港設立的財資中心,中信財務(國際)是中信集團“雙主體”“雙平臺”境內外一體化司庫組織架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履行集團司庫政策境外操作平臺職能,根據境外子公司需求提供定制化司庫管理和市場化金融服務,開展存款、貸款、外匯、結算和賬戶管理等業務。
為了解財資中心數字化轉型現狀,以及其對集團型企業司庫管理體系建設起到關鍵作用,近日企業網D1Net專訪中信財務(國際)董事、總經理常化朋,暢談財資中心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機遇與挑戰,并分享公司近年來取得的數字化成效。據介紹,中信財務(國際)通過構建企業私有云并對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智慧財資平臺,有力支撐集團司庫改革政策在境外落地,助力集團提升司庫管理及風險管理水平。
中信財務(國際)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與挑戰
據悉,“十四五”期間,中信財務(國際)將以構建中信集團境外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為目標,與建設“數字中信”戰略相向而行,成為“智慧司庫”的重要延伸。
常總向企業網D1Net記者提到:“對于中信財務(國際)而言,公司人員在境內外兩地辦公,服務客戶遍布全球,數字化技術能夠幫助公司打破時空限制,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
他總結,當前中信財務(國際)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受限于公司發展階段,在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上存在限制。面對日益增加的數字化需求和有限的資源投入,如何平衡好投入與產出是一個需要持續深入研討的問題。
二是公司雖然有一定的數據積累,但是尚未形成企業級的數據管理體系,數據應用能力較為薄弱,未能體現數據價值。
三是公司自有科技力量不足,在基礎設施支撐和信息科技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為此,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中信財務(國際)將以核心業務系統的優化升級為主要抓手,充分借鑒境內財務公司和香港財資中心的先進經驗,聚焦業務與技術融合,運用數字優勢驅動創新,構建高效、協同的企業運營模式,有效解決“小團隊”承擔“大”業務的人力資源短缺、兩地辦公溝通不便、客戶分布全球線下服務無法觸達等現實問題,同時通過更加完善的線上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在線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助力集團司庫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
業務發展需求難以支撐 系統升級改造迫在眉睫
中信財務(國際)于2018年成立,為解決開業初期的系統支撐問題,選用了中信財務與合作伙伴共享知識產權開發的核心業務系統基礎版本,并對其結算系統、信貸系統和直連平臺進行定制化改造,滿足境外業務的高效進行。在底層基礎設施層面,由于公司成立初期不具備獨立建設機房的能力,為節約成本,采用“共享外部機房設備+租用云服務”的方式實現核心業務系統部署。
經過數年發展,中信財務(國際)業務量穩步提升,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原有的核心業務系統逐漸無法滿足境外成員單位日益增長的業務發展需要,境內外業務模式差異更是衍生出大量定制化改造需求。
2022年,中信集團深化資金集中管理改革暨產融協同降杠桿3.0版改革方案落地實施,對中信財務(國際)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多項要求。常總提到:“穩定的核心業務系統是財務(國際)為境外成員單位提供優質的結算和金融服務的基礎,為了深度對接集團3.0版改革方案落地,公司梳理了現階段能力建設的一系列具體實施方案。”
建設方案包括:加快推進核心業務系統升級改造,打造適合業務實際和發展規劃的核心業務系統;推動基于銀企直連和實名代理收付服務功能的賬戶和結算模塊升級,滿足境外成員單位的結算服務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圖表展示等功能,為風險監測和預警提供系統支持。這些需求加速推進了中信財務(國際)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
以核心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為例,中信財務(國際)綜合考慮解決系統現存問題、降本增效、達到內控要求等實際需求,決定對原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建設符合自身管理要求和業務經營需要的核心業務系統。考慮到自身開發效率不高、數字化專業人才不足等現狀,中信財務(國際)通過招投標選擇合作伙伴,在現有成熟的境外財資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進行適量定制化開發,實現對舊有系統的完整替代和升級改造。
“新核心業務系統上線后,可完全實現各類業務的線上化管理;通過進一步拓展直連銀行的數量和直連方式,完善實名代理收付款功能,有助于公司向成員單位提供穩定、高效的結算服務;同時,新系統擁有資金計劃、數據統計、現金流預測等豐富的管理功能,能夠大幅提升集團境外司庫管理和風險管理水平。”常總如是說。
夯實企業核心硬實力 私有云破解三大困境
在核心業務系統升級改造的同時,夯實企業自身硬實力、提升底層基礎設施能力同樣重要。系統升級改造前,由于采用“共享外部機房設備+租用云服務”的方式,中信財務(國際)面臨海外公司人員訪問國內業務網絡延時大、存在合規風險以及未來發展空間受限三方面困境。
首先,使用中信財務(國際)網銀的客戶主要分布在境外國家或地區,而核心業務系統部署在境內云環境,且無法提供境外互聯網出口,客戶進行跨境網絡訪問時存在網絡延遲和數據丟包等問題。其次,中信財務(國際)與其他集團內公司共用機房設備,存在合規風險和信息科技風險。最后,伴隨集團持續深化司庫改革,預計境外結算需求將大幅提升,直連銀行范圍也將持續擴增,必將面臨增加服務器等硬件設備的現實需求。
聚焦自身專業 協同疊加優勢
在接受企業網D1Net專訪時,常總提道:“租用專有云和共享機房的系統部署方式,難以靈活支持業務所需的各類場景。因此,從底層網絡、云平臺到網絡數據安全,以及后續的運維管理工作,都需要有合理的方案落地,需要專業團隊的支持。”

作為中信成員企業的中企通信,擁有一站式、一體化的云網資源、方案及服務交付能力,多年以來堅持踐行國家發展戰略,為中大型央企、國企、集團型企業及全球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高效、快速的智能化云解決方案。中企通信作為中信集團企業網的單一來源提供商,其機房本身已接入企業網,在項目實施時效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可節約專線建設工期2~3個月,以高時效性保障公司核心業務系統的測試及上線。
中信財務(國際)數字化團隊一致認為:中企通信基礎網絡架構和全球網絡調度能力突出,私有云部署經驗豐富,系統搭建效果有保證,故而采用租用機房及軟硬件設備的方式,由中企通信采購提供所需的軟硬件設備,按照中信財務(國際)的要求部署機房和搭建私有云,并提供托管、租賃及后期運維服務。
從方案設計、資源、硬件到運維服務,中企通信通過綜合管理平臺整合不同供應商的優勢資源,降低了溝通和技術成本,讓中信財務(國際)能夠清晰的了解服務狀態,并且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靈活調整,及時響應,具備很強的拓展性。此外,中企通信提供的各項服務之間可互相融合、交互協作,從硬件到服務均做到7x24本地化支持,滿足了安全及擴展需求。
中企通信首席副總裁駱嘉釗表示:“基于私有云平臺的搭建,我們提供了一站式專用網絡、私有云、數據中心互聯網連接、互聯網加速、UTM安全防護等服務,這些服務可以讓中信財務(國際)的關鍵應用遷移部署至云端,滿足自主控制、靈活擴容以及安全可靠等要求。同時,能夠快速解決客戶自建云環境技術人才短缺、一次性投入大、運行維護困難等問題,助力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協同高效合作共贏 五大數字化成效初顯
中信財務(國際)希望通過系統性改造,搭建符合公司要求的私有云環境及境外互聯網出口,實現核心業務系統云化部署,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敏捷性和穩定性,為公司履行境外司庫平臺功能,向成員單位提供安全、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提供優質的硬件保障。
與中企通信的合作,讓中信財務(國際)收獲五大成效:
一是實現合規運營。通過建設獨立的私有云環境,實現了與其他公司機房的物理隔離,解決了合規風險問題以及信息安全風險。
二是靈活支持各業務場景。相比原有的公有云部署方式,私有云可定制,向成員單位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能夠靈活滿足各類需求,為加強結算能力、持續豐富和拓寬直連渠道提供良好基礎。
三是網絡服務體驗更好。中企通信網絡資源覆蓋全球約16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6000個客戶服務網點,超60個SD-WAN服務節點,30多座數據中心,能夠在全球提供互聯網訪問入口,保障快速、穩定的訪問通道。中信財務(國際)選擇與中企通信合作,并將互聯網出口建設于境外,有效提升了境外訪問核心業務系統的速度和穩定性,可以為境外客戶提供智能、高效、便捷的系統使用體驗。

四是提升網絡安全防御能力。中企通信的TrustCSI信息安全管理服務切入準備防護、檢測響應、總結改善等各個環節,能夠持續提升中信財務(國際)的動態綜合網絡安全防御能力。
五是實現降本增效。因版權因素,在香港地區進行系統部署面臨較高的數據庫采購成本,中企通信利用其跨境骨干網技術,通過“機房部署在廣州+互聯網出口設置在香港”這樣合規、可行的定制化方案,大幅降低了中信財務(國際)的固定資產投入成本,確保后續系統安全穩定和運維服務質量。
落實集團協同共享要求 未來向多領域深化合作
此外,從集團的角度出發,雙方的合作促進了內部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和合作共贏,實現了集團利益最大化。雙方共同打造的香港財資中心系統部署方案的示范性案例,與之前的部署方案相比具有顯著優勢,符合落實集團內部協同和資源共享要求。
“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宏觀與微觀等大環境都對金融、財資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并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用戶需要將傳統的集中式、相對封閉的架構體系,重塑為更智能、可靠、開放、彈性、云化的‘數字底座’。”中企通信首席副總裁駱嘉釗如是說。
中企通信成立二十年來,服務了銀行、保險、證券、財務公司等眾多金融行業客戶。從基礎的云網安實踐,到現在順應變化,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融入其中,中企通信打造ICT-MiiND策略,將AI運用在信息安全領域,快速、準確識別安全風險并及時處理;將智能算法與機器學習深度融合,運用高效云原生算力平臺,快速解決數據處理問題;運用區塊鏈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防護。
經過多年服務實踐經驗以及對行業的深入理解,中企通信深化的智能分析及算法能力,結合緊貼市場的創新科技及工具,能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更加與時俱進的方案服務。這一系列策略與部署,將進一步幫助用戶重塑數字底座,加速企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
常總表示:“私有云本身具備資源可靈活拓展的特性,基于雙方在私有云平臺的緊密合作,未來我們與中企通信可以進行更多的合作拓展,例如在網絡資源、安全設備、數據中心資源甚至容災備份等方面。同時,作為中信集團兄弟公司,從集團協同角度,我們也希望雙方能夠有更多、更加深入的合作。”據悉,目前中信財務(國際)正在積極向行業推廣該模式,助力中企通信拓展央企財資中心市場。
展望未來
最后,常總透露,未來中信財務(國際)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將緊密圍繞集團司庫體系改革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展開工作:
一是探索數據驅動業務模式創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內部管理效率;
二是建設賬戶與資金可視平臺,為成員單位數字化轉型和實時資金管理提供“智慧型”司庫解決方案;
三是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基于私有云、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提升信息系統部署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功能使用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