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政協委員、眾庫科技創始人鄧翔:發展平臺經濟,賦能茶產業優化升級
2023年1月3日上午,南平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南平大劇院開幕。肩負全市人民期望和重托的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同繪美好藍圖。
福建南平市政協委員、南平市工商聯(總商會)副主席、眾庫科技創始人鄧翔出席此次會議,并代表市工商聯界別作了《發展平臺經濟 賦能茶產業優化升級》的發言。
發言中,鄧翔委員指出南平市茶產業存在兩個核心的痛點:一是缺乏大型龍頭供應商,導致源頭供應集中度低;二是沒有本土化的茶互聯網交易平臺,從業者只能完全依附于外部平臺進行交易,造成原本屬于我市的茶交易市場和稅費大量外流。對此,鄧翔委員結合現下南平市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
01整合資源,搭建茶產業互聯網平臺
中國地域遼闊,消費者口味不一,單個茶企只能滿足一部份人群需求,只有百花齊放才能滿足眾口難調的市場,而分散的需求卻催生了產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壯大。
· 為何建?可學習借鑒由省商務廳牽頭組建并采取公司化運營的“茶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福茶網”,該平臺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平臺交易額就突破40億元,推動閩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如何建?建議由政府為主導,搭建專業、權威、具有公信力的“大武夷茶產業互聯網平臺”,整合分散的經營群體,形成平臺力量,進而將我市打造成為中國茶產業交易中心、結算中心、數據中心。
· 怎么建?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資本參與”模式,通過提供數字賦能、撮合交易、質量管控、物流配套、產業科研、金融支持、人才支撐等服務,進而建設從茶葉種植、加工、倉儲、交易、物流信息全鏈條可追溯的綜合茶產業服務平臺,推動茶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強市的優勢產業。
02完善服務,構建茶產業生態圈
我市涉茶企業有2萬余家,雖有專業茶企8500多家,卻是“群龍無首”,激烈的市場競爭又推高了企業運營成本。
· 把控供應鏈源頭。重點扶持政和中國白茶城等專業茶交易市場做大規模,支持武夷山水品牌運營公司做強影響,由頭部企業牽頭優選品質好的茶企,對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運輸存儲等進行源頭管控,保證從茶園到茶杯的安全。
· 建立良性發展機制。依托平臺整合的海量訂單,引進產業配套服務商,平臺將交易環節中所需要的服務分發給配套企業,既保障了服務商有穩定的收入,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
· 制定優惠政策。營造“放足好水、養好活魚”的良好氛圍,為數字平臺企業或個體提供有利保障。根據平臺企業承諾的納稅額,給予“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扶持方式,研究確定獎補及融資、建設、場地租金、設備投入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03匯智聚力,彌補創新短板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和運營,不僅需要政府的扶持,還需借助方方面面共同來助力,讓實體經濟和互聯網更好地結合。
· 營造創新環境,釋放平臺活力。一方面,要從優化環境入手,深刻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厚植平臺企業蓬勃生長的良好土壤,從而激發包括平臺企業在內的多種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推動建立市場化、法治化、數字化協同創新的監管體系,維護公平有序競爭的茶產業發展大環境。
· 廣開門路納才,夯實基層基礎。要以平臺作為吸引人才服務產業的重要載體,引進高層次產業平臺運營專業人才,構建起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人才成為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力量。同時,發揮平臺企業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優勢,為不同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的年輕人提供創業機會。
· 發揮鄉賢力量,加大引資引智。我市有一批在外優秀鄉賢深耕互聯網產業,特別是在發展平臺經濟上頗有建樹。建議聘請有平臺搭建經驗的鄉賢作為茶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戰略顧問,依托他們成熟的市場經驗、運作模式和信息技術助力大武夷茶產業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