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識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
為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2022年6月,匯付天下開展以“普及金融知識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為主題的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月活動。
一、電信網絡詐騙的定義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二、電信網絡詐騙常見方式
(一)冒充熟人進行詐騙
嫌疑人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電話中讓受害人猜測他是誰,當受害人報出熟人姓名后立即承認,謊稱有時間看望受害人。隔了一段時間,再打電話編造以出車禍、生病等急需用錢為由,向受害人借錢并告知匯款賬戶,最終達到詐騙目的。
(二)冒充社保、銀行、電信等工作人員
以社保卡、醫保卡、銀行卡消費、扣年費、有線電視欠費、密碼泄露,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從事犯罪,以給銀行卡升級、驗資證明清白,提供所謂的安全賬戶,引誘受害人將資金匯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賬戶。
(三)冒充公檢法、郵政工作人員
以法院有傳票、郵包內有涉嫌犯罪、洗黑錢等,以傳喚、逮捕、以及凍結受害人名下存款進行恐嚇,以驗資證明清白、提供安全賬戶進行驗資,引誘受害人將資金匯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賬戶。
(四)以銷售廉價票及違禁物品為誘餌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以出售廉價的走私車、火車票、飛機票及迷魂藥、走私槍支等違禁物品,引誘受害人打電話咨詢,之后以定金、托運費等理由進行詐騙。
(五)利用中獎進行詐騙
1、大批量印刷虛假中獎刮刮卡,通過信件、雇人投遞、手機短信、互聯網等方式送達至受害人。受害人一旦與犯罪嫌疑人聯系兌獎,對方即以先付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最終達到詐騙目的。
(六)利用小額貸款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通過發送短信或網上發布虛假信息,稱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受害人與其聯系后,對方就以先匯款至指定賬戶證明有償還能力或繳交保險,公證費等各種方式實施詐騙。
(七)利用提高信用卡額度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在網絡上推廣謊稱能為受害人辦理提高信用卡額度的業務,利用受害人急于提高信用額度來獲取資金的迫切心理,后套取被害人銀行卡卡號及消費驗證碼等信息后,后將所消費購買的充值卡等物在網上銷贓套取錢財。
(八)利用虛假廣告信息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以各種形式發送誘人的虛假廣告,從事詐騙活動。
(九)利用高薪招聘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通過群發信息,以高薪招聘各類崗位等為幌子,稱受害人已通過面試,向指定賬戶匯入一定培訓等費用后方可上班。步步設套,騙取錢財。
(十)冒充黑社會敲詐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黑社會名義給手機用戶打電話、發短信,以替人尋仇等威脅口氣,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拿錢消災等迫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賬號內匯款。
(十一)虛構綁架、出車禍詐騙
犯罪嫌疑人謊稱受害人親人被綁架或出車禍,并有一名同伙在旁邊假裝受害人親人大聲呼救,要求速匯贖金,受害人因驚慌失措而上當受騙。
(十二)利用虛假股票信息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以某證券公司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發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甚至制作虛假網頁,以提供資金炒股分紅或代為炒股的名義,騙取股民將資金轉入其賬戶實施詐騙。
(十三)神醫迷信詐騙
犯罪嫌疑人一般為外地人與本地人分飾神醫等角色,在早市、樓宇間晨練的群體中物色單身中老年婦女,蒙騙受害人,稱其家中有災、近親屬有難,以種種嚇人說法摧垮受害人心理防線,讓受害人拿出錢財“消災”或做“法事”,伺機調包實施詐騙。
三、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一)克服“貪利”思想,謹防上當。對犯罪份子實施的中獎詐騙、虛假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詐騙及虛假致富信息轉讓詐騙,不要輕信中獎和他人能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及有致富信息轉讓,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識別真偽,以免上當受騙。
(二)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訊信息等家庭、個人資料泄露給他人。對于家人意外受傷害需搶救治療費用、朋友急事求助類的詐騙短信、電話,要仔細核對,不要著急恐慌,輕信上當,更不要上當將“急用款”匯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銀行賬戶。
(三)多作調查印證,對接到培訓通知、冒充銀行等聲稱銀行卡升級和虛假招工的詐騙,要及時向相關單位和行業或親臨其辦公地點進行咨詢、核對,不要輕信陌生電話和信息,培訓類費用一般都是現款交納或者對公轉賬,不應匯入過個人賬戶,不要輕信上當。對于來電聲稱是公安、檢查、法院、銀行等的電話號碼,務必多方印證,嘗試回撥電話核實,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等手法冒充電話號碼。
(四)購買違禁物品屬于違法行為。對于廣告“推銷”特殊器材、違禁品的短信、電話,應不予理睬并及時清除,更不應匯款購買。對于要求先匯款后交貨或要求預交定金、保證金、風險抵押金、公證費、手續費購物的陌生短信、電話,一定要小心謹慎,仔細甄別,千萬不要輕信上當受騙。
(五)遇到銀行自動柜員機存取遇到銀行卡被堵、被吞等情況,認真識別自動柜員機的“提示”真偽,千萬不要輕信和上當,最好撥打自動柜員機所屬銀行電話的客服中心了解情況,與真正的銀行工作人員聯系處理和解決。
(六)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電信詐騙,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識。犯罪分子通常喜歡選擇相對容易上當受騙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為詐騙目標,作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電信詐騙外,應積極主動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傳遞防詐騙的知識,為我們敬愛的長輩和需要呵護的下一代筑起防詐騙的知識圍墻。
四、遇到電信網絡詐騙怎么辦?
(一)及時收集相關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
(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問題做了規定,《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予以返還。
(三)向電信運營商提起侵權損害請求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 7 條規定了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與財產權利不受損害的權利,第 19 條規定了如果經營者發現提供的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危險的應當及時告知并采取有關措施。
電信運營商作為提供電信服務的一方,在向用戶收取通訊費用的同時應當提供安全可靠的電信服務。在民事賠償領域,電信運營商基本不會主動承擔相關責任,因此,受害人只能通過訴訟程序來要求電信運營商承擔相應責任,使得自己的權利得到救濟。
(四)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
互聯網全球化日益發展使得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日益突出,保護好個人信息是保障財產權重要基礎。一方面,我們應加強對互聯網信息服務者保護信息安全法定義務的履行,另一方面,我們盡量做好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