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PO定價市場觀察:新股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成果初現,投資者報價趨于理性
2021年9月,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有關科創板和創業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業內稱為“詢價新規”。“詢價新規”將新股發行報價數據中高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不低于1%”,并給予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四值孰低”基礎上可以自主上浮30%以內的定價權。“詢價新規”平穩運行近十個月以來,IPO定價權在經歷了買方和賣方市場的激烈博弈之后,近期打新市場的發行情況是否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邏輯,我們嘗試從近期定價的新股項目中挖掘一些情況。
市場化定價效應出現,投資者報價趨于理性
市場化定價機制是IPO注冊制改革的基石,買賣雙方能夠充分博弈,市場調節機制才能充分體現,實現市場資源的最優配置。近兩個月的新股發行中,投資者報價趨于理性,市場參與主體的利益得到有效平衡。2022年5月至6月,雙創板(指“科創板和創業板”)共完成新股發行27單,其中超八成項目超募。上述發行的新股項目上市后走勢良好,截至2022年7月6日收盤,除了4單尚未上市外均在上市當日上漲,漲幅平均超過60%。
2022年5月至6月“雙創板”市場新股發行定價情況
主承銷商投價報告價值回歸,成為網下投資者報價的重要參考
在新股發行定價的過程中,主承銷商的投價報告是網下投資者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復盤2022年5月和6月期間“雙創板”新股發行定價后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新股發行價格在主承銷商投價報告估值區間中實現定價。同時,主承銷商在面臨IPO跟投和包銷義務的制衡下,更加專注于公司價值的挖掘和定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承銷商對新股定價的態度更趨理性。整體而言,新股發行市場的生態規范正在進入一個良性發展循環的階段。
帕累托式改進,讓“看不見的手”鞏固改革成果
作為資本市場的改革排頭兵,“雙創板”市場的設立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A股市場的活躍和繁榮度已位居世界領先地位。“詢價新規”的出臺是A股發行市場的帕累托式改進,更好地平衡了各市場參與主體的利益。在科創板迎來開市三周年、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將滿兩周年之際,我們欣喜地看到“看不見的手”正在發揮積極作用,產生了督促發行各方歸位盡責的效應,推動了市場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