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專科青年:好老師為什么做《輕風亦有遠途》?
今天,專升本知名品牌好老師升學幫在微博上推出了一條標題為《輕風亦有遠途》的宣傳視頻。通過近4分鐘的人物經歷渲染,三個不甘人后,最終達成目標,獲得認可的主角故事,引起了不少專科學生關注,朋友圈,微博紛紛轉發,評論區一度成為大型圍觀現場。

為什么一條常見的品牌宣傳片能獲得專科學生青睞?
溫情廣告在品牌營銷中,早已經司空見慣。何況是見慣了各種大場面的青年大學生,即便是媒體助攻,相似的路數,相同的調性,恐怕連完播都很難做到,更別說轉發評論。
仔細看過后發現,這條片子雖然套的是勵志溫情的外殼,但內核卻是非常貼近青年學生的走心故事,尤其是專科學生,對應的臺詞和畫面,無一不在映射他們真實的求學經歷——“當倒計時數字一天又一天變小“、“練習,再練習”、“三年寒窗,清晝與夜幕”......

近年K12等熱門賽道退潮后,專升本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對于外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領域。真正了解專升本的人知道,在長達十幾年的行業發展中,長期充斥著赤裸功利的業務宣傳。利用學生的求學痛點,無底線的販賣焦慮,且部分小機構無法有效兌現培訓承諾,暴雷跑路,造成了野蠻的行業局面和不知所措的學生現狀。
行業的素質在被拉低,學生的焦慮在被放大,幾乎多數人都在忙著賺錢,卻鮮有人真正關心過學生的發展。但從學生成長為老師的好老師教育明白,教育的本質并非為了逐利,只有真正和學生站在一起,引導學生成長,才有資格獲得學生的選擇。
所以《輕風亦有遠途》通過反轉行業慣例,用真誠而又真實的故事做支撐,才能在看似平平無奇下,打動人心,成功破圈。

影片的背后,藏著怎么樣的破圈邏輯?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高達1076萬人,相比較去年增長超過160萬人,規模和增量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沖擊,社會企業招聘需求大幅縮減,員工規模與待遇空間不同程度下滑,最難畢業季名副其實。

(圖片來自中商情報網)
逐年遞增的畢業生規模加上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環境,把當前的競爭壓力提升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內卷已經不是單一群體的代名詞,人人都想占得先機,擠掉對手。充分競爭帶來的擠壓感,讓本身就劣勢的專科學生,更加焦慮。
很久之前,大學生進入社會還屬于一般要求,而現在則是最低要求。相比較大學生,企業的招聘需求更傾向于高質量大學生——也就是至少本科,碩博更好。相比之下,專科生已經略顯尷尬。
一方面,專科以下群體,除小部分勵志案例外,在進入社會初期,幾乎與高質量發展無緣,就此“理所應當”的躺平案例頻頻出現。而專科以上群體,也早早的占據優勢地位,渴望更進一步。唯獨專科生,擁有看似體面的大學生身份,卻缺少充分競爭的基礎,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另一方面,充分競爭的蔓延,讓專科生需要長期面臨與每個人的較量。不止于高階學生,大家都在爭奪機會,比下有余的幸運感彌補不了,比上不足的落差感。感覺自己還有機會,但奮力的一擊,在當前看來卻比不過別人的“輕而易舉”。
由此產生的迷茫,讓專科生們不知所措,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甚至有些人因此選擇了放棄,選擇了躺平。
《輕風亦有遠途》正是洞察到了專科生這一微妙的心理狀態和背景關系,在還原不同場景下學生真實境況的同時,憑借好老師教育多年的行業經驗給出了長遠的解決方式,并非著眼于業務的灌輸,所以贏得了專科生的共鳴。
另外充滿建設性的鼓勵,展示了一個教育企業該有的樣子,而并非一味的叫賣呼喊,這才是獲得學生贊許,實現破圈的關鍵因素。

專升本學生為什么需要“遠途”精神?
顯然,在急功近利,小機構把學生當韭菜割的專升本行業,比起眼花繚亂的業務鼓吹,學生最需要的是真心的鼓舞。無法兌付的業務宣傳,除了制造焦慮,留下一地雞毛外,還會消磨他們的斗志,最終離蛻變越來越遠。
無論是考研還是專升本,只要是考試,有人考得上,就會有人考不上。但年輕的路途并非會就此而結束,考上了還有更好的值得奮斗,考不上的也有其他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短暫的不成功就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無疑與這個奮斗者的時代格格不入。
正如片中所述——“只要在路上,輕風亦有遠途”,想成功,當前沒有成功的人,唯一能做的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對于專升本學生而言,有分數的地方就會有高低之分,一味的焦慮并不能帶來成績的提升,相反只會讓自己逐漸頓步,最終失去競爭的機會。夢想的終點,從來不會因為競爭者的領先而消失。眾所周知,統招專升本的機會只有一次,但每一年各省份的專升本人數都在不同程度擴招——例2022年甘肅預計擴招5000人左右,這意味著機會總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暫時的落后并不能代表結局,相反,不斷進步才會有制勝的底氣。
在激烈競爭的大環境里,并非每個都擁有過人的天賦和獨占的幸運,那些一騎絕塵的人,他們遙遙領先的背后,恰巧也在告訴每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后來者
——不要停留。
歷經18年發展,服務超過百萬學子的好老師教育是其中道理的親歷者也是見證者。也正因如此,或許才能憑借一條普通而又真摯的內容,讓《輕風亦有遠途》走進學生視野,留下引人點贊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