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消費去年凈利潤達到7.12億元
最近,重慶百貨公司發布了其2020年的年報。國內消費金融公司的龍頭平臺——立即消費金融(以下簡稱"立即消費"),其年度業績數據也隨之公布。
據統計,到2020年底,馬上消費已擁有1.2億多注冊用戶,累計交易金額5463億元。
包括交易總額2047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實現凈收益76.04億元人民幣,完成凈利潤7.12億元人民幣,資產524.84億元人民幣。
開放式平臺戰略升級,聚焦輕資產模式。
企業的穩健發展得益于開放平臺戰略的有效推進,在2020年的困難環境中仍能被市場所接受,這一點非常不易。即刻消費金融董事長趙國慶表示,近年來,即刻消費開放平臺戰略加快深入推進,在推動業務發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基于開放式平臺,馬上消費建立了“AI+場景+交易”模式和“自建+開放式平臺+金融云”模式,靈活高效地連接資產端和資金端,形成閉環的資產、資金端業務鏈,既可連接金融機構,又可連接消費場景,提供融合業務、技術的多元增值服務,有條理地推動產業數字化。
現在,馬上消費科技賦能機構的數量超過100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家,場景方超過200家,覆蓋百萬以上的消費場景。
與此同時,基于數字化全閉環能力,馬上消費自成立以來,就實現了輕量級的全面性、智能化服務、零實體網點等服務模式。
與傳統金融的重資產模式相比,該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邊際運營成本,使新零售金融能夠更靈活、更高效地“輕裝上陣”,通過多場景下的智能精準獲客能力,形成多元化、全場景、高效觸達用戶的自主開放獲客模式,并以精準客戶畫像為基礎,為不同場景下的用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和風險定價。
加強科技驅動,加大數字閉環賦能力度。
特別是在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重要戰略和經濟新引擎的背景下,作為一家科技驅動的消費金融公司,馬上消費在科技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到2020年收獲累累碩果。
據悉,“馬上消費”依托科技基因優勢,從科技全方位研發、科技全鏈條應用和科技全產業開放三個層面同時發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四大技術為動力,構建基于金融云的AI中臺、大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三大中臺系統,全面賦能零售+金融的多元化應用場景。
到2020年底,直接消費已累計申請專利256項,自主研發系統900多套,入選國家工信部《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的揭榜單位和項目清單》,并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參與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其中8項AI技術成果,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合成、語音識別、人臉檢索、人證核驗、文本客服等,均通過工信部下屬的中國信通院的認證,1項AI技術成果通過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檢測,2項通過BCTC(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的檢測。
暴發期間,立即消耗48小時內完成云呼叫中心遠程辦公分布式部署,確保全天候智能+人工服務7×24小時全時段覆蓋,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質檢系統,實現全量AI質檢。云呼叫中心和智能外呼機器人兩個疫情預防信息應用解決方案已列入重慶市經信委《重慶市疫情預防信息應用解決方案參考目錄》(第一批)。
另外,馬上消費已聯合南開、華科、中科院等8家科研單位成立了多個科技實驗室,針對人臉識別、NLP、視覺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知識圖譜、人臉技術、活體等方面的研究,新提交的專利僅有43項,預計2021年專利申請將超過120項,而馬上消費的科技實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發行金融債券,打通多元化融資體系。
到2020年,受各種疫情的影響,直接消費不僅連續發行ABS和金融債,而且都有投資機構超額認購。即刻消費全面打通了自有資金、股東存款、同業借貸、同業拆借、ABS、金融債、信貸資產轉讓等多元化全渠道融資體系,成為行業內少數同時成功發行ABS、金融債的特許消金機構。
據悉,結合機器學習、AI技術,馬上消費自主研發并推出了新一代大數據智能風控平臺,使得風控審批更加高效、精準、可控。同時,我們還積極采取了主動上移客群等一系列措施,以確保優質資產,成為外盤市場在疫情壓力下,仍看好馬上消費長期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新基建、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擴大內需都將成為“十四五”的重要目標,作為重要的金融主體,消費金融公司在支持實體經濟、推動普惠金融、維護金融穩定和發展自主科技等方面也將面臨巨大挑戰。
目前,穩健、理性、審慎、合規是他認為的消費金融發展的主旋律和關鍵詞。"既要順應國家鼓勵居民消費和消費金融的政策導向,又要避免消費者負債過多;既要確保普惠長尾客群金融服務的供給,又要謹慎風控,確保負債與收入匹配。
下一步,趙國慶表示,馬上消費將繼續打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堅持“自建+開放平臺+金融云”的業務模式和戰略,為合作伙伴帶來科技業務一體化的雙向賦能,堅持合規文化,堅守財務底線,為實體經濟、產業升級和人民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