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遇到網絡詐騙時不應受到嘲笑
最近,博士生被騙了100000多元,引起了網民的注意。由于受害者在網上有貸款記錄,需要注銷,否則信用會受到影響,騙子會誘使受害者處理各種網上貸款業務,并把貸款轉移到騙子提供的賬戶上。由于網上詐騙的受害者是中南財經大學的博士生,網上朋友們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其中不乏諷刺之詞。
一名政法大學的博士生卻陷入網絡騙局,盡管該博士生所遭遇的網絡詐騙手法并不鮮見,卻還是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博士生應該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的高級知識分子,不該陷入如此低級的騙局。但現實證明,在五花八門、隨時更新的騙局面前,誰都可能不幸中招。因此,對任何被害人都不該嘲諷,而應以持久、嚴厲的打擊態勢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自從古老的欺詐伎倆被互聯網上的"搭便車者"所抓住以來,它變得越來越猖獗。騙子從需要來欺騙受害者的傳統欺詐技術,到現在只需要發送短信,電話,彈窗廣告可以利用受害者的網上詐騙。其模式更新程度、欺詐信息傳播的廣度、覆蓋范圍的廣泛性是不可逾越的。特別是那些不及時融入信息社會,對社會的復雜性缺乏深刻認識的人,很可能成為被宰殺的羔羊。尤其是沒有深入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或具有一定社會經驗但知識更新緩慢的老年群體,更容易被蒙騙。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普遍的觀點是嘲笑受害者。比如將受騙歸咎于受害者缺乏常識、對廉價事物的貪婪、對事物的膽怯。特別是,當許多受騙者是博士、名人和其他社會精英時,受害者更有可能被嘲笑和開玩笑。一些網民似乎找到了心理平衡和精神補償,肆意地"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閱讀無用的評論"。
這種說法的錯誤之處在于,它顛倒了因果關系,忽視了社會常識。因為,無論是世界上不深的學生還是老年群體,他們都有相應的生活習慣和經驗,不應受到歧視。此外,隨著社會的多樣化和分工的細化,一個行業的常識很可能是其他行業的"天書"。一些一年到頭從事科學研究和論文的醫生可能無法看穿這個騙局。
此外,在新的網絡詐騙中,如刷卡、貸款、買彩票等,詐騙者大多是年輕人,而使用老年機器的人則避免了搶劫。"在一定的情況下,人們特別容易陷入盲區半短路,一些受過訓練的說謊者很清楚這一點,有一套心理操縱來把握盲區。此外,在突如其來的欺詐性電話攻擊下,在被逮捕、通緝和追究安全風險的威脅和誘使下,無論學歷和知識有多高或多低,誰都可能迷茫,陷入一段時間的陷阱。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也會組織網絡安全、防欺詐等方面的日常培訓,并通過向學生分發小冊子、安排宣傳窗口等方式傳授預防欺詐的知識。
嘲笑網絡詐騙受害者的無知和無聊。罪魁禍首不是騙子,而是不擇手段的騙子。另一方面,即使是醫生也可能受騙,可見電信網絡欺詐的危害,潛在受害者群體的種類繁多,足以警示他人。打擊網上詐騙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有關部門必然把電信網絡欺詐作為全民的公敵,編織復雜的網絡來防范和打擊欺詐,不要讓這條黑鏈上的任何不法行為者逃脫它,保護每個人免遭"永遠都是騙局"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