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健康"成為人生的重中之重
如果你用一個詞來概括2020年的流行,"活著"是每個人最大的感受。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和促進了全民健康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一年多來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對每個人來說,健康應該如何衡量?為什么健康變得復雜、多元和個性化?
2021年國家健康透視報告"是由丁香醫學數據研究所發布的,選取了56196份樣本,從總體健康狀況、各個健康維度的期望自我評估以及人們的健康行為等方面對2020年全國衛生狀況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并發布了"活的"幸福的科學旱稻手機"我不睡覺"、"硬核護膚"工作場所贊揚"社會老齡化"不能運行的"十大民族健康關鍵詞",從中可以看到在疫情背景下國民健康觀念的變化。
93%的人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74%的人因流行病而改變他們的人生觀。
展望未來,2020年似乎發生了許多不好的事情,活著"已經成為每個人最深切的感受。
這種態度也反映在人們的人生觀上。當被問及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時,93%的人認為"健康"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家庭幸福和心理健康。與此同時,或許受疫情對經濟環境的影響,人們傾向于認為"擁有財富"比"享受生活"更重要。
另一方面,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也有很多積極的因素,調查顯示,74%的人因為疫情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65%的人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55%和49%的人認為疫情對他們自己的人生觀和人生觀有積極的影響,在疫情之后,65%的人對我國的醫療環境更有信心,64%的人增加了對國家科技潛力的信心。
一方面,疾病在全世界肆虐,社會運作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人們仍然以悠揚的方式說"活著",在不同的社交平臺上張貼他們辛苦烹飪和健身的結果,并表現出有趣的"孤立"獎勵。報告將這種心態概括為"歡迎來到災難"。"人們不會因為這種流行病的各種影響而崩潰,而是選擇樂觀地對待它。
80%的人有心理問題,超過一半的人擔心焦慮和抑郁。
當被問及人們心目中"健康"的定義時,與往年不同的是,"不生病"的重要性從第四位上升到了第二位。也許是這種流行病讓人們更加敏感,更擔心生病。但"精神健康"仍然是最重要的,80%的人說他們有心理問題。
進一步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只有6.8分,而"社會平均心理狀態"的得分則低至5.7分。超過一半的人擔心自己可能患有焦慮癥和抑郁癥,而且年齡和性別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可以看出,對心理健康的擔憂已成為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
但這是否意味著當今社會的心理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心理學家葉莊認為,許多與焦慮癥和抑郁癥作斗爭的人,并不能真正區分"正常"和"生病"。也許他們會發現,自己只是在狀態上波動,而不是真的生病。他建議,當人們有心理問題時,他們應該首先理解和問問題,而不是急于給自己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