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環衛工人不青睞“環衛專班”的原因是什么
在缺乏符合行業需要的專業的情況下,衛生工作者對提高學歷和技能的積極性不高。福建總工會有關人士呼吁全社會重視衛生工作者學歷和技能的提高,開放資源和平臺,排除障礙,完善各種制度,幫助更多的衛生工作者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
你能一對一地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嗎?培訓基地的設備能否在1月份前到位?今天上午,福建省工會聯合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和省級城市外觀與環境衛生工業協會在省衛生工作者之家舉行了一次聯席會議。
這是福建省環境衛生行業從業人員學歷和技能提高專業課開設以來主辦單位舉辦的第二次"會議",工會協會派駐的"班主任"在會上向學校反映了開學以來特殊班學生在網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環衛特級"是為福建省環衛行業從業人員定制的"假日禮物",今年的"環衛勞動節"對福建省環境衛生行業的從業人員開放,記者指出,"衛生特級"新生中有衛生業一線經理、衛生設備銷售、衛生設備制造工人和衛生企業財務人員經理,但前85名學生中只有12名為一線衛生工作者。
只有12名一線衛生工作者報名
‘衛生專業課’集資源和力量于一身,是為環衛行業工作者量身定做的愛心工程。"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技術學院院長雷乃旺告訴記者,為了使"衛生特級"真正"專業化",工會、協會、企業、學校根據衛生行業職工的需要,對教學課程等進行了重大調整和改革,增加了具有衛生行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選修課和視頻教學內容
在學費方面,為了減輕衛生行業從業人員的學術升遷負擔,從全國開放大學"一村一大學生"培訓項目目錄中選取了三個專業課,享受特殊學費,省工會、行業協會也依靠農民工"學習實現夢想行動"計劃為學生提供專項補助,高校五學期學費僅為168元,本科專業學費不超過1200元。
在教師方面,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和行業協會在實行二級制的基礎上,聘請"金衛生工作者"和行業技術專家作為課程講師,為特等班學生提供技術技能指導。雙方還在學校內外聯合建立培訓基地,為環衛行業技能培訓和勞動競賽的后續實施提供崗位支持。
然而,只有12名一線衛生工作者報名參加了特殊、特殊和定制的"環衛班"的第一階段。這種情況與組織者的良好意愿有些不同。
專業不當行為使衛生工作者對教育機會的熱情降低
為什么有些衛生工作者對這個難得的"收費"機會不感興趣?在雷乃旺看來,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特殊"一詞。
2020年秋,"衛浴專業"專業是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專業,專業是家庭農場的管理和管理。記者采訪了解到,缺乏對相應職業的專業申請已成為許多衛生工作者放棄注冊的原因,但組織者對此也深感無助。
雷乃旺告訴記者,目前福建省還沒有專設衛生專業的高校,為了開辦專門的班級只能在現有的專業目錄中找到突破,"衛生專項班"的設置經過了很多努力,為了促進衛生專業的建設,從專業項目設置到認證,再到驗收后的全國招生,涉及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需要兩到五年的探索周期。
雖然第一屆‘衛生專業課’沒有開設衛生專業,但我們一直在努力促進衛生第一線工人盡可能多地接受有用的教育。"福建省輕紡煙草制藥業聯合會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炳欣說。
例如,專業家庭農場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比例很高,有20%的學分可以根據衛生工作者的職業需要進行課程改革;同時,特等班配備了專業教學骨干"輔助教學",根據實際課程和衛生工作者的需要,努力為環衛課程編寫教材,并為隨后設立環衛專業甚至衛生學院積累經驗。
除了職業原因外,記者還發現,年齡也是影響衛生工作者報名學習熱情的另一個因素。
這個特殊班的申請人年齡是沒有限制的。48歲的黃強是龍馬環衛工程有限公司道路清潔項目的主任,他是特等班的第一名學生,也是年紀較大的學生之一。但黃強所在的項目組中,他是最年輕的工人。
根據福建省環境衛生行業協會的一項調查,福建省60,000多名城市衛生工作者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我們‘老同志’下班后很難回到學校。"黃強說,他之所以決定報名,是因為聽說他提高了學歷后,他每個月可以加薪500元。
有必要開放資源,提高衛生工作者的學歷和技能,打破門檻。
一線衛生工作者是否有必要去上"衛生特等班",以提高他們的學歷?有些人質疑說,"沒有必要進行高學歷的清掃。
在這方面,福建省市容與環境衛生行業協會秘書長歐立斌有自己的理解。她向記者引用了一套數據:2017年,福建省道路清理面積為1.75億平方米,到今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18億平方米;與此同時,福建省的機械化清潔率從37.6%上升到72.5%。
調查顯示,到2025年,福建省一線衛生工作者中有一半以上將直接或間接從事機械作業,他們的學歷和技能將成為未來衛生行業的"剛性需求"。
歐立斌說,目前,福建省一線衛生工作者中中學及以下教育水平占58.9%以上。
他說:"我們的初衷是設立專門的班級,幫助環衛工人擺脫低學歷、低技能的狀況,為該行業的未來發展留出動力。"劉炳新認為,他希望通過特殊班級來喚起全社會對一線衛生工作者學歷和技能提升的關注,開辟資源和平臺,打破門檻,完善各種制度,幫助更多的衛生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