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開門辦學,構建產教融合紫金模式
在福建上杭的福州大學國家實踐教育中心,紫金礦業學院的教師與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合作,探討金銅選煉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記者了解到,該基地即將迎來一批新的高三學生,接受由企業工程兼職教師領導的一系列教學和實踐活動,這是福州大學與紫金礦業集團共同建設的新的產學研一體化社區的縮影。
福州大學是一所以工程為辦學優勢的地方大學。意識到21世紀初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和瓶頸,福州大學與國內領先企業紫金礦業集團聯手,建立紫金礦業學院,共同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企業支持辦學、企業參與辦學、企業參與辦學效果檢驗"的紫金校企聯合辦學模式。該模式還被選為國家"學校-企業合作雙百計劃"的典型案例。
長期以來,福州大學不斷探索紫金模式,構建了一套成熟的校企社區管理模式,創建了一支優秀的工程教師隊伍,創新了校企共享的國家高層次人才聘用機制,以及產業、大學、科研無縫銜接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12月14日,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教授彭向東對"科技日報"表示。
選派80多名兼職工程教師
解決工程教育難點
在我國礦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綜合工程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弱、行業可利用性差等現象,如何解決?
多年來,紫金礦業學院打破了高校傳統的教學團隊模式,一方面注重引進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優秀醫生;另一方面實施了以專職教師為主導,由企業工程教師參與的專業課程教學、企業實踐和畢業設計,為企業工程教師的選拔、任用和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運行機制。
高校教學與企業生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案和目標。這些優秀的工程師站在講臺上,往往是因為缺乏教學技能而導致的"肚子里有貨不能走出困境"。
為了盡快把工程教師的實踐經驗與高校的課堂聯系起來,學校專門開展了職前培訓、監督指導、教師討論等課前教學準備活動,并通過考官授予福州大學工程教師聘任書。彭向東說,紫金礦業學院還組織專家和企業工程教師交流教學經驗,開展教學研究,在教學評價中表彰優秀教師。
如今,全校有超過2/3的全職教師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所有新教師都必須與紫金礦業集團(Zijin Mining Group)合并,進行為期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工程實踐。經過六輪選拔和退出機制,學院最終任命了80多名兼職企業工程教師。
這是福州大學與紫金礦業集團之間的高度信任和密切合作,為工程教師的建設開辟了一個難得的‘試驗場’。"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黨委書記徐學宇說,在這個"試驗場"中,雙方教師通過互補教學、互為互動,取得了雙贏的成果。
從2011年至今,紫金模式培養的學生陸續踏上了自己的崗位,其中近100名畢業生選擇了紫金礦業集團礦山一線就業,為企業的礦產勘查、采礦技術、選冶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企業的多項殊榮。
學校與企業共享高端人才
實現產學研之間的無縫連接。
引進國家人才蔣開溪教授,使學院與紫金集團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的科技合作更加緊密。毛井文團隊的主要成員和該院地質學、礦業、礦業系的骨干教師被引進,組成一支隊伍,解決企業生產第一線的科研問題。
針對紫金礦業學院學科基礎薄弱、高層次人才短缺等不足,在2018年,紫金礦業學院通過全面調查和理事會論證,提出了紫金人才共享利用機制,為學院與紫金礦業集團共同科技發展架起了一座橋梁。
企業專家帶領下,高校師生紛紛前往礦山,紫金模式所帶來的人才紅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校企產學研合作,遲曉鵬等教師與紫金礦業集團共同宣布"銅渣銅相控制及銅、金、銀聯合高溫浮選關鍵技術"項目,榮獲中國黃金協會科技獎一等獎,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目前,該技術已進入試點階段,預計每年可節省1000萬多家企業。礦業工程系教師李炳雷實現了礦場實際發明的五項發明專利和五項實用新型專利的順利轉讓,轉讓交易價格為760000元。
徐學宇說,在紫金人才共享模式下,人才資源實現了最優配置,實現了"你有我,我有你"的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