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每一分錢的教育經費
近年來,教育投入在保障教育發展、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內涵、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政策引導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教育的全面發展。一方面,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持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在兒童中教育學習也要立足基本國情,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教育是國家和黨的大局。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久前,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4%,連續8年保持在4%以上。
“十三五”期間,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加大教育投入,確保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有效拉動全國教育經費投資總額首次突破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面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效推動我國教育整體發展水平躋身世界前列。特別是市區經濟壓力加大,財政支出矛盾突出。實現這10%并不容易。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優先發展教育、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心。
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從教育部提供的數據可以發現,義務教育占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重最高,2019年占52.7%,體現了“基本保障”;學前教育財政資金年均增長率為15.4%,增速最快各級教育增長中,反映出“短板”;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的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區,“三區三區”等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率為10.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7個百分點,體現了“促進公平”;職工支出占比62%,比2015年增長近5個百分點,支出重點逐步從硬件建設轉向軟件建設,體現了“質量提升”。更可喜的是,貧困生不用再為上學發愁了。財政助學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000億元(不含免費課本和營養補助),年均增長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