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診繼續轉移到基層
12月18日,北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健康北京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鐘東波表示,北京市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截至今年10月,一級門診增速連續43個月高于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向基層機構分流的趨勢。
鐘東波說,“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在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質量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按照每個街道(鄉鎮)設立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2-3個社區設立一個站點的標準,新建、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4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602個,村衛生室500多個,實現了基本醫療和基本醫療全覆蓋公共衛生服務。硬件設備水平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區衛生服務機構萬元以上醫療設備達到11.2萬臺,增長27%;人才隊伍不斷充實,全市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3.93萬人,增長15%。
同時,北京市實施了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三年行動計劃。在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藥博物館,運用多種中醫藥技術為群眾提供綜合服務;開展中醫養生村、中醫藥老年保健、中醫藥防治、名優工程等“四大工程”2000多名中醫專家團隊為近200個村莊和社區的近200萬居民提供中醫藥服務。374支中醫團隊每周走訪全市3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十三五”期間,北京繼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積極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北京副中心、郊區、新城等資源薄弱地區轉移開發;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人床位規模,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均衡發展。
鐘東波表示,“十四五”期間,首都衛生系統將更加注重提高質量、促進資源均衡配置,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完善家庭醫生承包服務,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