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牽線”電商平臺 ,突破億元“天上好物”出藏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扶貧指揮部了解到,消費扶貧活動開展以來,西藏共認定申報扶貧產品 185 種,累計銷售金額 1.05 億元。西藏優質農牧業產品和土特產正通過互聯網流向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受到消費者歡迎。
西藏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獨特的產品。但工業化水平低、物流渠道不暢、營銷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相關產業的發展。
消費扶貧為西藏農產品銷售開辟了新渠道。
今年 4 月,中國中信銀行援藏干部、西藏那曲市深扎縣常務副縣長王俊強在雪域高原啟動“帶貨縣長”。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超過 5 萬人訪問了網絡,線上和線下訂單達 1200 個,銷售額近 20 萬元。”海拔 4800 米的牦牛肉被搶走。一場直播也為曾是藏北貧困縣的深扎播下了互聯網經濟的種子。
同時,消費扶貧也在推動西藏農業產業現代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正值青稞豐收季節,在西藏甘孜縣姜熱鄉冉崗村的一塊青稞試驗田里,村民郭杰和幾個人正忙碌著。在這片土地上收割的青稞將由供應商以高于市場價格 20% 的價格收購,然后制成奶茶、面食等加工青稞產品銷往內地。
“雖然江孜是青稞的主產區,但至少有 30% 的產量是群眾自己消化的,商品化率低,缺乏產業帶動,當地群眾沒有充分認識到青稞的經濟價值。”,一位上海援藏干部、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說:“為此,上海援藏隊‘牽線搭橋’電子商務平臺連接了大量餐飲企業和青稞種植戶,進一步提高青稞商品化率,“消費扶貧”為“藏貨出藏”提供了良好平臺拉薩市副市長、扶貧指揮部副總指揮劉廣民說,這也為鞏固扶貧成果、幫助西藏農牧業實現現代化、讓農牧民過上更好生活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