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對三大食用油價格全面上漲表示:中國有能力確保"油瓶"的安全
今年,國內食用油價格繼續上漲,"油瓶"的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專家表示,雖然我國食用油高度依賴國外,但中國的油脂生產能力仍在不斷提高,但有完善的糧油儲備體系,也有多種石油和石油進口渠道,因此,我國有能力確保"油瓶"的安全。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經濟師鄭祖庭認為,菜籽油價格上漲是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一是以棕櫚油為代表的全球食用油供需趨緊,全球主要油菜籽生產國(地區)因干旱減產,帶動油菜籽、菜籽油報價持續上漲。美國農業部預計,2020年至2021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6917萬噸,同比減少5萬噸。二是受土地和勞動力等因素制約,國內油菜籽增產空間有限,而且以小油廠、小作坊生產濃香菜籽油為主。三是加拿大是我國最大的油菜籽進口來源地,由于其油菜籽中曾檢出有害物質,國內企業進口油菜籽較為謹慎,油菜籽進口量下降。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油菜籽進口總量為243.4萬噸,處于歷史偏低水平。四是2015年以來我國取消油菜籽臨儲政策并推動菜籽油去庫存,現在菜籽油庫存消化完畢,市場供應總體偏緊。此外,美國、日本、歐盟等經濟體持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過剩,大量資本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逐利,驅動菜籽油價格上漲。
我國菜籽油在食用油中的消費比例為20%,明顯低于大豆油的45%,但油品間存在很強的替代作用,菜籽油價格的上漲對居民的日常消費影響不大。今年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后,豆油和葵花籽油的消費量增加,菜籽油的消費需求明顯受到抑制。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從2020年到2021年(10月至9月),菜籽油消費量將達到71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400000噸。
構建多元化進口模式
我國食用油的對外依存度在60%以上,國內食用油市場與國外市場高度整合,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內板在很大程度上將緊跟外板,這給我國食用油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名譽會長王瑞元介紹,2019年,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亞麻籽,油茶籽等八大油料作物總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666600萬噸。雖然我國石油生產發展迅速,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國內石油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增加石油和石油的進口數量是必然的選擇。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共進口93。各類油脂3.08億噸,食用植物油1152.7萬噸。隨著國產油脂和進口油脂的快速增加,我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已從1996年的7.7公斤增長到2019年的28.4公斤,高于世界人均24的水平。
近年來,國際經貿摩擦加劇。為了確保食用油的安全,中國積極推進石油和石油進口渠道的多樣化,優化與美國大豆生產國和東南亞棕櫚油生產國的合作,擴大與歐洲、黑海、非洲等潛在產區的合作。此外,中國應建立和完善石油和石油貿易政策體系和進出口協調機制,鼓勵和支持有能力整合國際資源的企業(集團)在石油和石油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并購,支持國內企業布局海外石油和石油種植、倉儲、物流市場,建立中國自己的跨國糧食商人,掌握更多的石油和石油資源,增強國際貿易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