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不如狗!機器狗快一步登上火星
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的年會上,Nasa/JPL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報告,向外界介紹他們的“火星狗”。
這種機器狗的移動方式是典型的輪式漫游者永遠無法做到的,比如勇氣、機遇、好奇心和最近推出的堅韌性。
科學家們在 AGU 上說,新機器人的靈活性和靈活性,加上傳感器,使它們能夠避開障礙物,在多條路徑之間進行選擇,并為地球上的操作人員構建地下隧道和洞穴的虛擬地圖。
目前,科學家正在為機器人狗裝備人工智能(Ai)和一系列傳感設備,幫助機器人在火星上自主導航,探索危險地形和地下洞穴。
傳統的火星探測器大多只能在平坦的表面上移動,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地區通常都有崎嶇不平的地形,有些地區還處于地表以下。這只會走路的機器狗非常適合這些探索,即使摔倒也能重新站起來。
在演示中,科學家們說,摔倒并不意味著任務失敗,機器人狗可以在多次摔倒后使用恢復算法自動恢復。
這只機器狗的重量也將比目前的月球車輕 12 倍左右,并且能夠更快地行走,在測試期間,它的行走速度達到每小時 3 英里(5 公里 / 小時)。
相比下,“好奇”號每小時只能行駛 0.14 公里。
美國航天局認為,火星上的洞穴可以為未來的人類聚居地提供庇護所,阻擋紫外線輻射、極端寒冷和持續數周的嚴重沙塵暴,有時大到足以被地球望遠鏡探測到。
研究人員還在 AGU 上說,這些洞穴可能還含有來自古代火星的生命證據,甚至為生活在地下深處的生物提供了避難所。
機器人狗可以在巖石周圍行走,潛入洞穴并選擇路徑,收集測量數據并繪制它們“所見”的地圖,這可能為科學家提供新的機會來探測地球外的生命跡象。
這只名為 Au Spot 的狗是由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制造的四條腿機器人探測器 Spot 的改進版。來自 costar 的 60 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為 auspot 配備了網絡傳感器和軟件,以幫助它安全、自主地掃描、導航和繪制環境地圖。
機器人狗處理來自激光雷達(激光脈沖遙感)、視覺、熱和運動傳感器的數據,并創建 3D 地圖。人工智能還可以用來學習避開哪些地形并識別可能具有科學意義的物體,而通訊模塊則允許機器人在探索地面時將數據傳輸到地表。
合作伙伴小組成員正在對這只機器狗進行一系列障礙測試,測試它在隧道、走廊、樓梯和坡道以及模擬火星景觀的室外地點的表現。
據報道,美國宇航局的火星 2020 號火星車將于明年夏天發射升空,并將于 2021 年 2 月登陸火星耶澤羅隕石坑。
去年,當時的美國宇航局局長說,美國計劃在 2033 年將宇航員送上火星,并在火星上生活兩年。
如果我們想成功地推進這項計劃,提前探索火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