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成富民增收主導產業 ,新疆洛浦農民過上好生活
這是最后一批棗,買家已經訂好了,今天,今年的棗子就要賣光了。最近,在新疆羅浦縣白什托格勒克鄉埃蒂帕克烏塘村的棗干農場,棗農買送馬提托胡蒂與家人一起打包包裝。
自10月底以來,全家人一直忙于棗園、棗、棗的收集、干燥、分揀、包裝、銷售,紅棗也將反映家庭生活中的紅火、紅棗、紅棗。
北什托格勒鎮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地理環境特殊,土壤沙化,資源豐富,是一個優質的棗產區。棗樹種植已成為該鎮提高富民收入的主導產業。該鎮85%的農民依靠棗樹種植和收入。他從2005年開始種植棗樹。現在他有150畝棗樹,年產量約60噸,年利潤100000元。
棗業的興起,也為當地人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羅浦縣清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棗樹、大棗堆積如山,幾名工人正在進行初步分揀;在車間、清洗、干燥、分揀、包裝中,每一工序都井然有序,數十名工人各司其職。
該公司有80多名正式員工,但每年都會招聘一批臨時工來滿足就業需求,魯澤尼薩·亞森(Ruzenisa Yassen)就是其中之一。我在這里每天掙200元左右,我已經連續四年來這里了。"魯澤尼薩·亞森(Ruzenisayassen)說。
近年來,洛浦縣根據需求和發展趨勢,大力支持大棗種植者和專家率先成立合作社,協調銷售,維護棗農的利益,同時遵循"教育引導、促進加工、大二生產尋求突破"的發展思路,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逐步完善棗保藏、烘干、分級、包裝等加工工序,延長農副產品加工鏈,推動棗樹種植向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邁進。
目前,洛浦縣有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多個大棗種植者和100多家企業。棗管理、采收、加工等環節吸收了6萬多個季節性就業,人均增加了2000多元。
洛浦縣位于新疆西南部,位于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榆龍卡什河下游,是和田棗的發源地。紅棗是洛浦縣最大的果業。上世紀60年代以來,該縣棗樹已走出一條規模大、標準化、產業化的道路,實現了繁榮。到2020年,洛浦縣紅棗種植面積達173300畝,總產量達5萬多噸,種植棗樹增加了1萬多戶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