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的旅游減貧模式:尋求綠色紅利“長遠賬“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十四號宣布,自2015年以來,甘南依托"環境革命"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兩大載體,通過相關工程,不僅把"綠水綠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還使1449名農牧民"遍地開花",為38000農牧民在附近增加旅游收入搭建了平臺。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大藏族自治州之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距大陸最近的雪原高原,但由于氣候惡劣、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災害頻發、社會發展落后等因素,甘南也是"三個地區、三個國家"和甘肅"兩國一縣"的"深貧困地區"之一。
近年來,在中國各級官方和民間力量的大力支持和親切幫助下,贛南地區脫貧脫貧提前一年,貧困人口和貧困農村實現了零脫困,在此基礎上,當地貧困村的基本條件不斷改善,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特別是旅游黃金招牌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旅游扶貧模式"已被列入"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扶貧案例"的入圍名單,并榮獲"亞洲旅游十大最受歡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紅珊瑚"稱號。贛南市委副書記、贛南市委書記趙凌云也是如此罕見。他說,甘南山清水秀、青草藍天、自然景觀隨處可見,風景如畫,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是人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中國通訊社記者今年繼續訪問贛南,注意到發展旅游業的熱情可以說深深植根于當地人民,不僅是"唱喝不停"的民俗習俗讓大陸游客好奇,有些旅游經營者甚至還買了自己的咖啡機,準備用一杯醇香濃郁的高原咖啡留住更多的海外游客。
綠水綠山"雖然已成為"金山銀山",但"長期核算"的綠色紅利仍很好,近年來,贛南全面推進扶貧生態建設,大力實施"生態補償脫貧"工程,成千上萬的貧困人口從事"生態產業"、"服務生態碗"、"吃生態大米"等工作。
據官方統計,目前贛南有1萬多名生態護林員,有1萬多戶貧困家庭擁有檔案卡。按照每人每年8000元的補貼標準,累計工資和薪酬超過3億元。
據甘南州官員介紹,通過在贛南黃河重點供水地區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等工程,草原鼠害1018萬畝,沙質退化草場130多萬畝,小流域125平方公里得到有效管理,進一步鞏固了貧困人口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進一步激活了當地生態福源和綠色屏障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