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影視研究基地舉辦研討會探討電影營銷新時代
2020年12月2日下午,《新浪娛樂報》作為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主辦的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首屆學術周研討會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為未來影像提供了成熟的創新平臺。穆晨總裁有十多年的市場調研經驗,五年的電影內容評估和宣傳策略數據咨詢經驗,服務過150多個電影項目。他從品牌系列營銷和消費者決策行為兩個方面闡述了對當前跨媒體營銷的看法。此外,他還以“八百”和“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視頻平臺上的營銷為例,分析了打破圈子、為兩部不同的電影開放觀眾這兩種營銷范式的差異。他還解釋了電影營銷如何影響觀眾的行為模式,如想看、買票、打分等,并分享了現場售票等新的宣傳方式的價值。
作為短視頻平臺營銷業務的代表,“448”創始人楊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探討了算法驅動的短視頻平臺如何有效地到達目標受眾。她認為,短片對于電影營銷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在每個平臺上找到最合適的語境。要深入培育營銷平臺,摸清年輕人的脈絡和調研數據背后的溫度,讓大家對高質量的內容有忠誠度和黏性,這既是電影營銷研究的痛點,也是平臺運作的關鍵。
作為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的資深權威自媒體,吳總編輯從行業觀察者的角度分析了電影營銷產業鏈中每個參與者的模式和思路。她以聚焦、精準、轉型為關鍵詞,將營銷產業劃分為營銷、渠道、用戶三個維度,并以《風狗青春的天空》、《金剛川》、《姜子牙》等為例,分析了電影營銷的轉型。她認為,今年的電影市場正處在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思考營銷的本質。本質還是應該是toc的邏輯,因為在整個D2c中,最貼近用戶的就是營銷環節。要回歸初衷,用內容喚起大家的興趣,再轉化為想看,再由想看轉為購票,這是一個全面升級的過程。
在隨后的專家論壇上,嘉賓們從制作、技術、市場三個角度探討了技術創新影響下中國電影將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并從觀眾的角度探討了新文化消費時代媒介融合的背景在產業鏈中的定位,大數據在電影精準營銷中的推廣應用,以及電影營銷迭代下全媒體時代電影的口碑管理。
本次研討會將有助于我國影視業在后疫病時代恢復生產,促進我國影視學術研究的繁榮,進一步加強北京影視藝術文化服務建設。還將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士和青年學生深入了解市場營銷對電影產業的價值,在科研、決策服務、人才培養、知識傳播等方面為電影教學提供科研服務和成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