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象起舞”的歸宿:京東物流IPO是真的存在的
說到國內獨角獸,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阿里健康、京東物流絕對是上榜者。
在快遞行業,有可能與“快遞一哥”順豐競爭,恐怕只有京東物流的“大象”。知情人士今天說,JD物流將于2021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籌資額高達30億美元,估值約為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23億元)。
上市時,順豐市值為433億元。目前,順豐市值超過3600億元。雖然從這個角度看,京東物流和順豐可能還有1000億的差距。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通達集團的第一個兄弟——通達集團的市值,它不久前就成功地進入香港進行二次上市,其市值僅為1629億元人民幣(約1926億港元),京東物流已成為最大的潛在庫存。
畢竟,京東物流從來沒有趕上過順豐。根據2019年快遞品牌排行榜,京東物流排名第二,領先順豐一位。
梳理京東物流的發展歷程發現,京東物流雖然成立僅三年,但在成立之初就已經有了十年的物流行業經驗。
早在2007年,劉強東就率先投入大量精力自建物流,京東物流由此誕生。2012年8月,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這意味著京東物流開始以公司“主體”合法經營。但嚴格來說,2017年4月,隨著京東物流集團的正式成立,京東集團以“京東物流”的品牌進入物流行業。
身份公開后,2017年至2019年,京東物流收入分別穩定增長60.22億元、146.65億元和239.32億元。但近三年京東物流并未實現盈利,分別虧損20.7億元、51.37億元和10.22億元,三年累計虧損82.29億元。但可以明顯看出,2019年虧損將明顯收窄,京東物流整體盈利實現率也為178%。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京東物流初步確定了到2022年實現50%的外部市場收入的目標。然而,早在今年1月,京東物流對外收入占比已超過40%,可謂是大象在跳舞。
此外,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等服務業收入約104.03億元,同比增長73%,大幅超過上一季度的55%。
似乎,京東物流一直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按照這一趨勢,京東物流未來盈利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從年初到現在,京東物流的反復動作也可以預見。京東物流在今年10月完成“三億物流”品牌形象的重大收購后,首次對外公布了京東物流的品牌形象,“京東物流科技”品牌首次發布。11月25日,京東物流還發布了物流技術產品“晶輝”,據說可以幫助企業節約10%以上的物流成本,并將庫存周轉天數從75天減少到45天。
在人才方面,京東物流并沒有放松。10月30日,京東物流表示,在覆蓋全國20多萬員工的基礎上,第四季度將在全國范圍內擴大招聘1.5萬人。12月3日,京東集團也表示,京東物流將招聘1萬余人,儲備和培養基層管理人才。
這么大的動作做人才儲備工作,無非是企業擴張計劃的需要。可以推測,京東物流接下來將有大動作。
那么,京東物流的上市就是其戰略之一。劉強東還表示,京東物流未來將獨立上市。作為京東集團孵化的第三家獨角獸企業,除京東舒克、京東健康外,京東物流也是京東集團今年第三家有IPO消息的子公司。上市消息傳出后,京東數碼科技和京東健康相繼啟動上市議程。
早在2019年12月,關于京東物流IPO的市場傳聞就被披露。當時有報道稱,募資規模可能達到80-100億美元,目標估值至少300億美元。目前,市場風起云涌,京東物流IPO的傳聞再次傳開。按照以往大企業IPO的劇本,京東物流的上市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