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進中考,需要補上哪幾課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探索將藝術學科納入中招改革試點。許多家長擔心這一措施會加重學生負擔;還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固然好,但目前學校美育只上美術課音樂課,有用智力技術指標代替美育熏陶過程的傾向
第一課以識字為指導,涉及教育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旦美育考上中學,不管成績有多高,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孩子們必然會投入大量精力在美育上,這對家長和學生都是負擔。"記者發現,自該文件發布以來,各家長在網上的討論非常活躍,許多家長開始"抱怨"。"市場上的許多培訓機構開始"利用形勢",這進一步加劇了家長的焦慮。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立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22年的中學入學考試,他不要求所有的藝術考試,也不要求具體的分數。"我們照學校教的去做。"考試的內容就是課程的內容,不會給學生增加太多的負擔。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正濤了解到,美育包括在高考中,他認為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真正喚起社會各界對美育的關注,但"關鍵是如何進入"。探索中學入學考試的最佳途徑,不僅要提高美育的價值地位,實現美育的教育功能,而且要與其他學科和其他幾個"教育"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考試與教育的關系、教育與教育的關系、教育與教育的關系等問題。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斌提出:"美育的評價應該是藝術素質的評價,不是高材生的高分,而是素養的導向,要求學生學會一定的藝術,學會基本的理解力,審美力和判斷力。"但也需要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家長也不必急于把孩子送進補習班",羅斌還指出,在過去的教育中,大家也會強調美育,但缺乏切實的把握,"重新重視美育既是國家的要求,也是我們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發展后生活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的客觀需要。
從學校的角度看,學校美育工作也可以避免家長蜂擁到校外培訓機構,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實驗中學校長何彩紅認為:"只要從學生學習的初期就實施藝術能力提升,通過建立和完善美術課程體系,完善評價機制,以學生為基礎,實施個人推廣計劃,就可以完全避免"功利輔導"、"投入補習班"的現象。在把握藝術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應積極開拓第二課堂,將校園活動與藝術評價相結合,在學校營造全方位的藝術氛圍,更重要的是將美育融入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