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旅游"發展: 中國加快智能旅游的支持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旅游消費潛力巨大,確定了支持“互聯網 + 旅游”發展的措施,包括支持智慧旅游景區建設,鼓勵景區加大網絡營銷力度,加強旅游安全監測和網上投訴處理。
近年來,互聯網催生了一系列旅游新業態和新玩法,成為旅游更新和迭代的助推器。兩者的融合為旅游消費增添了許多亮點,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隨著國家對“互聯網 + 旅游”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未來中國旅游數字化發展將迎來又一次“提速”。
“環游世界”已經成為現實。今年以來,“云旅游”成為流行的“旅游”方式。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在家旅游”項目,不僅讓游客在家里看到國寶,還促進了博物館文化創意作品的銷售。據統計,布達拉宮首場直播 1 小時內吸引 92 萬人觀看,相當于其全年游客接待量的 60%。
在防疫防控常態化階段,雖然線下旅游日益復蘇,“云旅游”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游客習慣于在出游前做這種準備,通過在線導游了解基本情況,跟蹤資深導游的直播,并閱讀游客的相關評論。”經過幾個月的“云游”,我“走訪”了 26 個省區市的主要景區,并選擇了一些我最想去的地方,來自江蘇的游客樊其科說,目前很多景區都提供了豐富的在線旅游資源,方便游客提前做“功課”,所以使實地考察更有針對性和深入性。
近日,“四川文化旅游資源云”正式上線,成為國內唯一一個以文化旅游資源為主題內容的云平臺。截至今年 9 月,該平臺已收集古籍、美術館藏品、地方戲曲、傳統樂器、音樂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等六大類文化資源數據 271.02 萬件,共有 8 大類旅游景點、自然景觀、自然景觀等 8 大類,共計約 4.5 億字的歷史文化景觀描述文字,約 4.5 億件的歷史景觀資料視頻。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對文化旅游資源的管理,還可以對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查詢。文化旅游業的管理者和公眾是服務對象。也可以在網上推薦新的旅游文化資源。
更多“智慧”景區
2011 年,原國家旅游局提出將“智慧旅游”作為未來十年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目標,各地紛紛啟動智能停車、人員分流、智能引導等“智慧景區”建設,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后,預約和非接觸式旅游越來越受到關注,客觀上推動了智能景區的建設。
今年 7 月,江西龍虎山宣布將建設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景區,將智能元素融入景區服務、景區管理、營銷宣傳等方面。未來三年,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逐步開展精細地圖、人工智能導游、AR 實景、VR 全景、智能觀光車、智能停車場、安全管理和人員調整程度的數據交互和人工智能賦能,為游客提供真正的人工智能全球智慧旅游。
隨著人們旅游習慣的改變,體驗式旅游逐漸取代觀光旅游成為新的旅游方式。這意味著游客更加注重旅游過程中的互動和感受,對景區、景區的數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提前獲取景區相關信息,通過 VR 設備感受“移動”的物體。
“疫情并沒有阻止人們追求更好的旅游生活,反而加速了智慧旅游時代的到來”,攜程集團 CEO 孫杰指出,智能景區、智能酒店、數字化建設、在線導游等應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重點。
新的旅游營銷方式詹先生在江蘇高淳經營著一家 B &B,他在網絡營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2018 年,一位當地作家在 Jane 先生住宿 2 天后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寫了一篇文章。”很多人通過這篇文章了解了我們的民宿,并慕名來到這里,“這是詹先生始料未及的,從那時起,他開始重視家居的網絡營銷,試圖通過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進行推廣。”好酒也怕巷子深,“吸引游客和留住有質量的游客并不矛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簡先生一家在今年上半年基本上不對客人開放。然而,網絡營銷從未停止。高淳有“國際慢城”之稱,生態環境優美。每天,詹先生都會拍攝一段短片,內容不確定,民宿房間布局的變化,他研究的新菜品,或是街景。”簡先生說,正是這樣的短視頻吸引了很多民宿的“粉絲”,其中一些人在恢復線下旅游后成為了他的客人。
對于規模較大的景區和景區,在線旅游營銷的作用更為顯著。2020 年是中國“旅游直播”元年。現場營銷已經成為許多景區“自救”的重要方式。通過現場直播,湖南省張家界在銷售當地產品的同時,“賣掉了”風景,擴大了景區的知名度,為景區的快速恢復奠定了基礎。
今年 5 月 11 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了《關于公布新增職業信息的公告》,網絡營銷成為新增的 10 個崗位之一。對當地旅游資源進行系統深入的了解,不僅可以促進單一旅游產品的銷售,而且可以促進整個旅游產業鏈的發展,這將是未來旅游網絡營銷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