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差異,印度盛產世界級高管,中國盛產世界級員工
許多人認為中國學生學習更努力,甚至說中國學生學習最好。事實上,社會壓力較大的國家的學生學習更努力。至于學生的努力學習,我認為,兩個東亞國家--韓國和日本--比中國努力,比中國學生努力得多。韓國和日本不在這里討論,這次是我們鄰國印度的話題。
中國和印度學生在工作場所的表現截然不同。
印度和中國是兩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兩個國家都有很大的升遷壓力。在中國,做練習、死記硬背、大學入學考試和其他教育場景實際上都是同樣折磨印度學生的。我認為,中國學生和印度學生一起努力工作。每年在中國和印度,大量優秀學生出國留學或定居,甚至移民。
但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學生往往在外國科技公司的基層工作,可以說是一群最好的員工,外國公司的高管是印度人,高科技公司的現象更嚴重。微軟(Microsoft)的沈向陽去年辭去高管職務。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因為他離開硅谷后,硅谷著名的科技公司里沒有中國人。
但印度人已經開始在美國科技公司工作,員工總數達到30%,中層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比例達到驚人的25%。在科技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方面,印度人擊敗所有人,成為科技公司中最聰明的國家。印度著名的高級官員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例如,紅頭發的谷歌新首席執行官,微軟的第三任首席執行官。僅在這兩家公司,印度高管的市值就已經達到了8000億美元。
這種現象也發生在中國,中國現在有大量印度人擔任知名中國企業的中、高級經理。中國明星企業華為、小米、中興、百度、阿里巴巴和光明食品都使用印度人擔任中、高級經理。更令人費解的是,思科(Cisco)、通用汽車(GM)和雀巢(Nestlé)等中國市場的高管沒有選擇印度人,也沒有選擇中國人。或許是因為我太有才華了,以至于我真的沒聽說過有中國人去印度公司擔任高管。
這種差異不能解釋為印度的落后。
有一句諺語說,印度高科技公司的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優秀的印度人只能到海外進軍世界。而中國本身也有一些優秀的高科技公司,所以中國人更愿意回國創業。自滿的自我安慰說,這是印度的許多高管,表明印度的發展沒有未來。當然,這一說法并非不合理。但這絕對不是海外高科技公司(中國)擊敗印度整體的原因。
他說:"有不少優秀的中國學生出國留校。不用說,清朝北方有很多學生在美國定居。一些在中國接受教育的中國人現在在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只是,我們這個自豪的中國兒子,青北學生,在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只能充當基層員工,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到天花板上。畢業后,印度學生可以作為基層員工工作,但可以晉升到公司的高層,甚至可以晉升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我相信印度人和中國人是一樣的,印度人不會比中國人聰明。說中國的教育不如其他發達國家的好,大多數人仍然相信,但中國的教育不如印度的好,估計絕大多數人不相信。但是,中國優秀學生,甚至是最好的學生在高科技公司的工作場所中不為人所知,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印度學生可能會因為某個原因而被卷入高科技公司。這是什么原因?那是什么?
教育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
我認為印度教育模式和中國教育模式導致中印兩國學生在工作場所上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的教育屬于平民教育,印度更重視精英教育。中國的教育模式往往是這樣的,一篇論文,看誰有高分,誰有高分就會被錄取。中國教育的最大價值取向是公平。也就是說,不管是誰,只要能拿到高分,就可以考上名校。也就是說,語文教育是一場應試教育的狂歡節,每個人都取決于考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