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對世界的意義是什么?解讀:兩組數字證實了黃金含量
11月15日,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經過八年的談判,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于誕生,并正式啟航。
它的人口最多,成員結構多樣,發展潛力最大。簽署RCEP對該地區、對世界和對中國有什么意義?
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共有15個成員國,包括10個東盟國家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署了該協定,其總人口為22.7億,國內生產總值為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為5.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30%。建成RCEP自由貿易區意味著世界經濟的1/3將形成一體化市場。
這樣一個大市場并不容易--東盟在2012年啟動了RCEP,經過8年31輪的正式談判,特別是今年,成員國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困難,全面完成了市場準入談判,完成了14000多頁的法律審查,并最終在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如期簽署了該協議。這已成為過去20年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中最重要的成就。
分析人士指出,包括東亞主要國家在內的RCEP將為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勢頭。根據一些國際知名智庫的估計,到2025年,RCEP將推動成員國的出口、對外投資存量和GDP分別超過底線增長10.4%、2.6%和1.8%。
世界正面臨百年來未曾發生的巨大變化,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阮宗澤說,可以預見,RCEP的締結將為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進程的實現提供一條途徑,并將進一步增強亞太地區在未來全球發展格局中的比重。
優質與包容的統一
據報告,"區域貿易協定"由序言、20章(主要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貿易減免、服務貿易等)以及市場準入承諾表的四個附件組成。
王承文說:"RCEP的特點是什么?這是一項現代化的、全面的、高質量的、互惠互利的大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
在此之前,東盟已與中國、日本、韓國、韓國和其他國家簽署了若干"10+1"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也有若干對自由貿易伙伴關系,相比之下,RCEP的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開放程度高于"10+1"協定的開放水平,后者將發揮"區域內經濟和貿易規則"聚合者的作用。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于妙杰說,如果國與國之間簽訂貿易協定,每項協定的不同規則都會出現"意大利面碗"的現象,這種現象將繼續被切斷和無序。統一規則的形成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和減少不確定性。
商務部國際司司長指出,RCEP將通過區域累積原產地規則深化區域內產業鏈的價值鏈;利用新技術促進海關便利化將促進新的跨境物流的發展;采用負面清單促進投資自由化將提高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和貿易規則的優化和一體化。
高質量"是RCEP的一個顯著特征:商品貿易中零關稅產品的總數量將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的總體開放水平將大大高于原"10≤1"自由貿易協定中的開放水平,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和其他現代問題也將包括在內。
阮宗澤說,今后,該地區的企業將更大程度、更方便地享受優惠政策,各國人民也將以更低的價格享受進口產品,他們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將得到進一步滿足。
今年前三季度,東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的貿易總額為1.055萬億美元,約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3。如此龐大的貿易量,通過降低關稅,無疑會產生巨大的"貿易創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