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可公積金異地互貸 滿足剛需外,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大量的集約型住房公積金相互承認和互借、遠程退出政策、公積金一體化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其對區域經濟的聯動效應,以及它是否影響到地區房地產市場一直受到外界的關注。
11月5日,南昌都市區住房公積金貸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啟動,九江、宜春、福州、上饒和南昌住房公積金制度簽訂了合作協議。
10月28日,膠東經濟圈出臺了公積金一體化政策,惠及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五市,規定今后其他四個城市支付公積金的職工申請貸款時,不再受當地戶籍限制,享有與貸款申請人所在地貸款工人相同的權益。
事實上,這種省市間的公積金合作并不少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推出的新公積金政策中,有超過50%是推出的,在經濟圈內有很多與公積金融合有關的新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宏觀經濟學教授王金斌告訴第一財經,各地公積金之間的貸款交換是公積金制度的一種改進。當公積金的流動不受地區限制時,有利于人口流動和城市化。資金隨人而去,而不是隨錢而去,這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從而促進國內循環。
跨地區貸款促進經濟圈公積金流失率
在加速公積金一體化的背后,是經濟圈公積金流動不均衡的長期問題,其根源在于過去大部分職工只能在公積金存放地進行公積金貸款。
根據國家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北京、江蘇、浙江和廣州的住房公積金提取量超過1000億元;在其他12個省,公積金提取額不足300億元,個別地區不足100億元。從貸款金額來看,2019年江蘇省住房公積金貸款總額達到1226.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3%。廣東和上海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此外,山東、浙江、四川、北京、湖北等地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500多億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林說,由于資金無法跨地區流動,住房公積金流動性不足和流動性過剩的同時,地區住房公積金貸款市場熱度下降,排隊貸款等頻繁發生,該地區住房市場熱度較高,住房公積金存款數量也很大。
庫存很大,很難擺脫庫存,這限制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義州研究所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The Iju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中心主任嚴躍進表示,將公積金納入經濟圈對跨城市購房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王金斌說,貸款可以轉移一些買不起房價的人,或者那些打算回家的人,從而增強了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促進了區域城市化進程。
殼牌研究所(Shell Research Institute) 首席分析師徐曉樂認為,公積金貸款是支持住房需求的一種政策工具,不能直接促進城市群的經濟發展,但有利于人口流動。對于城市間發展相對平衡、人口流動較強的地區,公積金相互承認的價值空間更大。
徐曉樂說,公積金在購房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在房價較高的核心城市。但這比一些剛性的需求群體要好。城市圈的相互承認和相互貸款可以促進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在城市間的合理分配。
今年 3 月 28 日,川渝兩地建立了跨地區轉移、繼承、互認貸款機制。據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介紹,截至 10 月 23 日,成都中心存款職工通過數據共享,在重慶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 120 多次,完成發放公積金貸款 30 余筆,總額約 1300 萬元。
嚴躍進說,通過兩地公積金的相互承認和貸款機制,可以促進兩地人才的流動。
對樓市有利的短期影響有限
據梳理,目前全國至少有 7 起住房公積金區域一體化案例。
一是 2019 年 9 月,淮海經濟區 10 市簽訂《住房公積金一體化協議》。二是 2019 年 12 月,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三是 2020 年 3 月,召開成渝雙城經濟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論壇。四是 2020 年 8 月,蘇浙滬皖四省一市簽署《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五是 2020 年 9 月,長江中游 20 個城市簽署了《長江中游地區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約》。六是 2020 年 10 月,膠東經濟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在青島召開。七是 2020 年 11 月,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積金貸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啟動。"。
就經濟圈而言,統籌公積金會否減輕中央城市公積金貸款的壓力,幫助三四線城市抵御中心城市的虹吸,提高房價?
中原房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維認為,這一政策旨在釋放大城市的過剩人口,對經濟圈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公積金的退出量很低,對于那些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來說,要靠公積金購買商品房是不可能的,當然他們也不會因為能在不同的地方獲得貸款而放棄住在一線城市的發展機會。在不同地方使用公積金貸款的人數仍然非常少。張大維說。
幾天前,全國公積金的支付還很狹窄,據報道,全國公積金職工僅占城鎮就業人口的 1% 左右,而 2019 年全國私營企業職工占 68% 左右。根據國家住房公積金 2019 年度報告,在 "新建住房公積金存款職工" 指數中,全國私營企業職工僅占 33%。
張大維說,各地互借公積金的做法確實有 "雞肋"。" 目前,如果你想讓公積金制度更輻射、更大的影響,就應該集中注意如何運用創新手段,增加本地工人的公積金貸款,例如發放貼現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公積金貸款并不意味著購房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獲得購房資格,經濟圈的購房障礙依然存在。以成都、重慶為例,根據重慶市主城區的公積金政策條件,重慶主要城市只有第一套房和第一套房可以同時使用公積金,重慶的房地產也不一定都支持公積金貸款。
徐曉樂告訴第一財經,作為一種政策性貸款,公積金制度所發揮的作用仍然是滿足剛性需求的群眾,而公積金本身并不能刺激對住房投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