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 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
在長江三角洲,素有 "東方水城" 之稱的蘇州,曾經面臨著部分斷流的問題,現在又恢復了江湖交錯的美麗景觀。
在珠江三角洲,廣州在城市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一度違法建設,"分散污染" 的企業竊取和污染了數以百計的水體,截留污染和治水后,嶺南水鄉正在回歸人們的視野。
2018 年 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保飲用水安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把清水、綠岸、淺魚等景觀還給老百姓。目前,各地黑臭水體治理進展如何?" 記者進行了調查和采訪。
各地積極推進
一批又一批河流清澈、綠色的休閑濱水景觀帶相繼建成。
藍波蕩漾,溪流縱橫,錦鯉在池底游泳,野鴨嬉戲。十月,記者走進北京豐臺區懷方再生水廠,那里沒有渾濁的污水,沒有臭味,但就像走進風景宜人的公園。
懷方再生水廠工程位于永定河沖積扇潛流溢流帶。明清時期,它是一個泉眼稠密的濕地。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工業的發展,自然濕地景觀一度消失。如今,人工恢復濕地生態,重新創造了歷史的美景。
如果你看水,它是如此清楚,你可以看到水和草的模式。這不是一條天然河流,而是一種污水凈化產生的循環水。"懷方再生水廠廠長福偉同時介紹,踩在腳下的土地上。" 懷方回收水廠廠長福偉說:" 再生水都是從地下出來的,原來地面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濕地公園,還有一個地下污水處理廠!
走進地下污水處理廠,我只能看到空蕩蕩的工廠內襯著整齊的處理池,里面滿是像面條一樣的白色軟管。"這條被稱為膜線的白色軟管被直徑約為 0.08 微米的小孔覆蓋,相當于 1 /1000 的頭發,并過濾掉水中的污垢。經過" 膜處理 " 工藝的這一關鍵環節后,污水變成了再生水,即符合排放標準的表面 IV 水。福偉說,全廠有膜箱約 1280 個,膜絲 200 多萬,污水處理能力每天 600000 立方米。
記者來到豐臺區小龍江南源路大橋段,發現了中水的位置。在清河中,可以看到魚在茂盛的水草間穿梭,河岸上還坐著兩條和兩條垂釣者。他們周圍的居民說,過去他們必須捂住鼻子,快速地穿過這條臭水河,但現在他們都喜歡在河邊散步。
現在在河中流動的是淮房回收站處理過的再生水。"豐臺區水務局副局長李崇陽介紹了小龍河的治理方案,即堵住河道的污水出口,沿河鋪設一條凈化管道,將原先排入江水的生活污水直接輸送到懷方循環水廠,再通過中水管道補充河流和地下,實現水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
建成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既控制水體又控制陸上污染源,這種 "廠網一體化" 和 "水岸同時處理" 的系統污染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北京的污水處理能力。自 2016 年以來,北京建成了 26 座再生水廠,改造了 8 座污水處理廠,新建了 1956 公里的新管道,重建了 451 公里的雨水和污水匯流管道,修建了 430 公里的新中水管道。
與北京一樣,近年來許多城市都加大了對黑臭水體的控制力度。2015 年發布的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規定,到 2020 年,地級及以上地區的黑臭水體將控制在不到 10%。根據住房和建設部的數據,到 2020 年 9 月,地級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比例已被淘汰 90% 以上,實現了 "水十" 目標。一批又一批河流清澈、綠色濱水的休閑濱水景觀帶相繼建成,促進了人類住區環境的改善和城市質量的提高。
治理可以從一塊石頭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從陽臺山到北,到深圳南灣,在深圳南山區,長達十多公里的大沙河已成為一條碧水的生態走廊,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選擇到附近定居,而大學、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則在兩岸形成了 "創新走廊"。
觀瀾湖河、福田河、龍崗河。自 2016 年以來,深圳已在四年內彌補了污水處理設施的欠款,通過補充管網和建設污水處理廠,159 座黑臭水體逐漸變綠,從而實現了全市范圍內黑臭水體的清除。
加大對黑臭水體治理的投入,無論是民生賬戶、生態賬戶還是經濟賬戶,都是符合成本效益的賬戶!" 中央規劃研究所(北京)生態城市委員會主任王家卓認為,目前 60 個示范市治理黑臭水團的經驗表明,黑臭水體的治理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治理促進了高質量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如果水被治愈,自然會吸引人們和企業居住,城市的土地和空間將隨著環境的優化而得到欣賞。王家卓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清楚地認識到生態環境對城市的重要性,并開始采用生態主導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來規劃發展。
治理也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是彌補這些不足,擴大我國目前有效投資的重要措施之一。黑臭水體的治理不僅帶動了環保等相關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迫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進行改造和促進產業升級。" 華北市委副主任馬宏濤說。
任務仍然繁重。
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將被整體消滅。
近幾年來,黑臭水的治理給許多城市人帶來了愉快的環境,也使城市管理者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正如王家卓所說," 由于治水理念的創新,治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方向更明確。"黑色發臭的水體,顏色和氣味令人不快,不再按五種水的標準劃分,而是根據人們對制定處理標準和目標的直觀感受。" 馬洪濤說:住房建設部和生態環境部先后發布了 "城市黑臭水體處理指導方針"(2019-2021)"城市污水處理提高質量和效率三年行動計劃",為城市污水處理提供了全面、科學、可操作的詳細規劃。
近年來,治理城市黑臭水體的主要措施包括水源控制、內部控制、生態恢復和生活用水補給。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源頭,截留污水,即關閉污水并將其納入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控制污水從源頭排放到城市水體中。王家卓分析,水中有黑臭味,但源頭在岸上,過去一些地方控制污染水體的方法只能治愈癥狀,黑臭現象時有發生,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是根本解決辦法。
他說:"監管更有效。近年來,住房建設部監督各地通過" 河長制 " 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并與生態環境部開展專項行動,規范城市黑臭水體的環境保護,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此外,住房建設部和生態環境部還開設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監督平臺,共接到群眾舉報 13700 份,并移交地方政府解決,以加強社會監督。
根據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一步治理黑臭水體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這一目標,不僅包括地級以上城市的治理,也包括縣、市的治理,不僅需要更廣泛的治理,而且還需要維護和鞏固現有的治理成果。" 與王家造一樣,許多受訪者表示,要實現既定目標,必須通過多種方式作出努力。
我們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王家卓認為,目前一些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剛剛達到 "過關" 的水平,有些地方還存在管網破舊、雨水管道混合連接、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今后應繼續彌補不足,建議今后要依靠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和系統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從而提高污水處理質量和效率。
我們將進一步鞏固現有的治理成果。"黑臭水體的污染源不僅包括生活污水,還包括工農業廢水。有關部門要堅持源頭處理,加大對盜竊、排水、泄密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和監督力度。" 馬宏濤認為,下一步要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推動群眾共同建設和共同治理。
加強水體生態修復 ",消除黑臭水只是" 治理 "污染水體的第一步。下一步是增強水體的" 阻力 "。王家卓說:" 必須通過生態恢復來形成完整的水生態系統,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建設三點,管理七點。專家認為,今后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應逐步從工程思維轉向機制建設,在河段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群眾聯合管理和共享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