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迪:人民幣啟動中長期升值周期,“7”可能是歷史底部
2020年10月27日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模式中的"反周期因素"已經消失,在此之前,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外匯風險儲備從20%降至0%,央行的上述措施與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密切相關,再次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人民幣自2020年5月底以來為何持續升值,主要有三個觀點。主要有三個觀點:一是美元貶值。持這種觀點的人辯稱,近期人民幣走強主要是因為美元貶值。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與美元指數升值幅度基本一致,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美元貶值所致。第二,國際收支理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由于國內外疫情錯位,中國復工較快,導致貿易順差超預期,再加上中國經濟領先全球經濟復蘇,國際資本流入較多,兩者共同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第三,利益的擴散。持此觀點的人士認為,中美利差持續高企導致國際資本持續流入境內,對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外,人民幣是否開放了一個升值周期市場,也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多數觀點似乎傾向于不啟動人民幣升值周期,其主要邏輯是,中國基本面和全球經濟的趨勢正在收窄,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央行不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應該說,上述所有觀點都有一定的觀點。但筆者認為,上述觀點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將對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進行展望。
1.人民幣近期走強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美元貶值的結果。
他說:"歷史上,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有很高的相關性。自811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雖然名義上固定在一籃子貨幣上,但實際上仍以美元為主。從本輪人民幣市場來看,人民幣升值確實非常接近美元指數的下跌。從2020年5月29日至10月24日,美元從7.13升至6.67,或6.92%,而美元指數同期從98.26下跌5.96%至92.73(見圖1)。不過,如果得出結論認為人民幣升值主要是由于美元指數下跌,那是有偏見的。
數據源:風
首先,美元指數下跌不一定會導致人民幣升值。美元指數是以歐元為主要貨幣的加權指數。美元指數下跌的大部分原因是歐元走強。但由于美元是全球幾乎所有貨幣的基準,美元指數走弱也將對市場情緒產生重大影響,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將因美元相對價值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但沒有平等的傳導機制。
在本輪升值中,美元指數下跌了5.96%,而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則出現升值和貶值。例如,南非蘭特升值7.93%,印度盧比升值2.29%,巴西雷亞爾升值3.48%,俄羅斯盧布升值8.41%(見表1)。同樣,美元指數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也沒有等幅傳遞機制。如果人民幣基本面在美元指數下跌期間有所改善,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大于美元指數下跌。相反,如果人民幣基本面惡化,即使美元指數下跌,也未必會導致人民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