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部門: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長
最近,國家衛生衛生委員會、教育部、市場監督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和全國婦聯等六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實施綱要",以2017年超重和肥胖年平均增長率為基準,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相關文獻的目標要求,提出了2020年至2030年在基線基礎上將18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降低70%的總體目標。
同時,根據各地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的現狀,將全國各省(自治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種流行水平,明確了降低不同流行水平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長的目標。
《方案》著眼于強化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和政府的責任,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第一,強化家庭責任,包括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飲食行為,培養孩子積極的身體活動習慣,做好兒童青少年體重和生長發育監測,加強社區支持等措施。二是強化學校責任,維護少年兒童健康體重,包括辦好營養健康課,改善學校食品供應,保障學校體育活動時間等等。三是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責任,優化體重管理服務,包括加強孕期體重管理,加強兒童青少年體重管理,加強肥胖兒童干預,等等。四是強化政府責任,加強支持性環境建設,包括加強肥胖防治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加強食品營銷管理,完善少年兒童體育設施,等等。"。
綱要"強調,各地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體育衛生課程標準,按照規定將體育成績納入中學入學考試。教師不得"拖延"或提前上課,確保學生在每節課上休息和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以減少靜態行為。
確保幼兒園兒童在正常天氣條件下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運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中小學學生每天在中等或以上強度體育鍛煉時間超過1小時,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進行高強度體育活動、肌肉力量鍛煉和骨強度鍛煉。
近年來,由于兒童和青少年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加之工作負擔沉重、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兒童和青少年營養失衡、缺乏體育活動的現象普遍存在,超重和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在學校食物供應方面,該計劃要求修訂幼稚園、中小學的供餐指引,以及在學校和供餐單位訓練飲食從業員。"學校應配備專門(和兼職)營養和健康管理人員,如有能力,可聘用營養專業人員。優化學生膳食結構,改進烹飪方式,因地制宜,滿足兒童和青少年的營養需求,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粗糧和適量的魚、家禽、雞蛋和牛奶的供應,避免提供高糖、高脂肪、高鹽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