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將超過 3 億,養老規劃多打“提前量”
老年人口將突破 3 億,社會養老制度的完善和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十四個五年計劃是提前規劃的責任和需要。
第九二天即將來臨,供養老人的問題備受關注。民政部日前透露,根據有關預測,在 "十四五" 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超過三億,從輕度老齡化到中度老齡化;五到十年后,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老年,迎來一波養老護理浪潮,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根據有關安排,民政部于去年上半年啟動了 "第十四屆老年人五年計劃" 的編制工作。目前,小組已完成初步專題研究,并正與有關部門合作,深入展示有關的規劃內容。
他說:"人口老化已成為全球的社會趨勢。相對而言,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較大,養老服務水平的區域差距較大。中國的一些老年問題和挑戰在許多方面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在借鑒和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根據國情和民意,自主探索,走出養老之路。第十四個" 老人五年計劃 " 的編制,是一個分階段的解決辦法。
據統計,到 2019 年年底,中國 60 歲以上人口已超過 2.5 億,十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將超過 3 億。這是一個新的節點,也意味著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與以往的五年計劃相比,突出的養老服務壓力也是 "十四五" 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民政部在去年上半年啟動了相應的養老服務規劃工作。這種預先制定好計劃的想法是負責任的,也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期間,養老金服務所面臨的挑戰不僅反映在老年人規模的擴大上,還體現在養老服務供應結構的變化上。一個跡象是,在 5 到 10 年內,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老年。這意味著家庭養老金的負擔將進一步增加,對公共養老服務的相應需求必然會繼續增加。此外,大量獨生子女開始承擔養老負擔,這也是過去未曾出現的一種社會問題,需要有新的應對思路,加大對社會養老資源的投入。
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國共有近 220000 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為老年人提供的床位超過 790 萬張。民政部還明確表示,到 2022 年年底,將有 1 萬名養老院主管和 100000 名全職和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接受培訓。這些都是務實的回應。然而,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推廣、資源投入、專業化等,仍然需要與養老服務需求的上升趨勢相競爭。提前做好計劃,多做一些 "先發制人的措施" 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科學評估生育政策與社會養老壓力之間的關系,以便在相關制度設計上做到與時俱進的優化調整,也是應對未來養老服務挑戰的方向,尤其是本次全國人口普查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吻合,為我們判斷人口趨勢和養老服務規劃提供了更準確的數據支持。
當然,養恤金服務所面臨的挑戰不應僅僅視為國家負擔。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蘊含著 "銀發經濟" 的機遇。事實上,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國養老保險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相關統計,2014 年中國養老保險市場規模僅為 4 萬億元,2018 年升至 6.6 萬億元,2020 年有望達到 7.8 萬億元。養老保險行業的發展,不僅為養老服務的多元化和專業化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養老服務的多元化和專業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增量支持。如何透過政策指引,促進長俸行業及服務的健康發展,亦應在 "十四五計劃" 的編制中加以考慮。
3 億多老人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所有老年人都有安全感、對老年人的支持感、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老年人的安全感,才是正確的意義。為了成功地迎接這一挑戰,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承擔責任。并提前制定好計劃,做好 "十四五" 養老服務規劃,是為這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