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華集團:專注主業,優化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的財務健康和戰略調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4月27日,際華集團(證券代碼:601718)發布 2024 年年度業績報告,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資產的大額計提是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這一舉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近年來持續聚焦主業、逐步剝離非優質資產業務戰略的體現,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際華集團曾長期面臨貿易和地產業務的包袱。貿易業務雖規模龐大,但利潤微薄,2021年其營業收入達66.16億元,毛利潤卻僅有1.03億元,2019年相關子公司涉及的一場官司在2024年上半年確認了5900多萬元的營業外支出。房地產業務在當前人口增長放緩、居民購買力下降、庫存積壓及市場預期悲觀等市場環境下也難以與公司核心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因此,公司果斷退出這些非核心業務,集中資源發展軍需和民用核心業務,這一決策有助于公司輕裝上陣,未來業績有望大幅改善。
從核心主業軍品和民品的數據看,2023年公司民品和軍需品營收分別為56.01億元和55.03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48.45%和47.60%,利潤比例分別為42%和46%,兩者合計占總利潤比例高達88.05%;2024年,公司民品和軍需品營收分別為57.69億和38.67億,營收占比分別為60%和40%,利潤比例為55%和36%,兩者合計占總利潤比例高達91%。
軍需業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能夠確保軍人在各種復雜環境和任務中保持良好的狀態。從數據來看,際華集團2024年的軍需品收入有所下滑,公司解釋受主要客戶招投標項目推遲及訂單量減少、產品標準要求變化、部分子公司審價等因素影響,對短期整體收入造成一定影響。然而,不可忽視的是,華際集團作為國內軍需品領域的龍頭供應商,長期以來承擔著約50%的軍需、武警被裝產品生產重任,這一穩固的市場份額彰顯了其在行業內的核心地位與不可替代性,且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國家始終將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列為重要戰略目標,并持續加大對軍需品研發、生產以及采購等各個環節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相關政策的不斷推進與完善,為軍需企業打造了一個穩定且富有潛力的市場環境,創造了較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因此,從長期視角來看,際華集團的軍需品業務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
依托在軍需品市場的影響力和產品品質,公司在民用職業服飾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一方面,與國內一流設計師合作,設立“際華·劉薇設計工作室”、“李嘎軍警設計工作室”等9個設計師工作室,提升產品設計能力,通過八大系列、百余套精心設計的科技時尚職業裝,重新定義了“中國職場人”的形象。另一方面,成立了高級定制事業部,打造“際華”定制品牌,全面展示“際華”百年品牌的全新形象。為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公司加大智能化、集約化生產投入,逐漸由過去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向更加靈活的柔性化生產模式轉變,對市場需求具備快速反應的能力。時尚設計+柔性智造的雙重改造,極大提高了際華集團在民用市場的品牌競爭力。從2024年的數據來看,際華集團的民品業務同比實現增長,公司在民品板塊的發力已經效果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秉持著“保軍、應急、為民”的使命宗旨,際華集團在應急保障領域的發展勢頭同樣迅猛。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推出高性能防護材料和國際領先的應急產品,展現出強大的一體化保障能力和技術創新實力。作為國家應急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際華集團在歷次閱兵等重大保障、抗震防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都發揮了服務國防、保障軍需、應急救援的主力軍作用。與此同時,國家萬億國債專項應急政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際華集團積極加大開拓應急救援、行配領域涉及的被裝和裝備市場,其應急業務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快速增長,與軍品、民品形成三足鼎立的業績支撐。
盡管整體收入有所下滑,但際華集團表示,公司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強尼龍、玄武巖纖維、防水透濕膜等新材料成果轉化以及單兵產品、野營裝備、消防裝備等新產品開發方面加快布局,全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新產業部署落地。
而2024年對長期不能產生利潤的子公司,特別是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進行大額計提,也是為公司核心業務的長期發展掃清障礙,是公司管理層聚焦主業,勇于痛定思痛,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的體現。通過剝離非優質資產和低效業務,公司能夠減少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負擔,專注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盡管這不是一份滿分答卷,但或許是際華集團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