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盈利,路凱做對了什么?新疆伊犁項目破局背后的「運營哲學」
2024 年,路凱智行新疆伊犁露天礦無人駕駛項目傳來捷報:在行業普遍面臨 “技術投入高、運營回本慢” 的挑戰下,該項目實現月度級盈利。這一突破背后,藏著路凱智行“不像科技公司的運營思維”—— 項目運營負責人王飛坦言:“我們沒把自己當‘技術供應商’,而是以‘礦山運營者‘的視角來精細運營。”
向 “分秒” 要效益,在“細節”省成本
礦山運營與大眾想象的“粗放式管理”有所不同,而是一個“在每個細節里摳成本、向每一秒鐘要效率”的行業。深諳礦山運營的路凱智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1、智能調度拉長有效作業時間
傳統礦山作業模式下,設備每日因點檢、加油、保養需要多次停車。路凱將零散維護任務整合至統一時段,通過智能調度系統精準預約維護資源,讓車輛設備的有效作業時長至少增加1.5小時。
2、技術升級壓縮單循環時間
在礦山運營中,車輛“采-運-排”的單次循環時長,是非常重要的效率衡量指標。為此,路凱智行通過路口智能管控、雙側裝載、實時建圖等技術,配合一線運營人員的高效工作,成功使單趟運輸循環時間縮短15%。
3、AI技術守護設備完好率
設備是否完好,決定了當日的出勤率,同時也決定了運輸業務的效率上限。路凱通過設備臺賬管理與AI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為每臺設備建立實時可查閱分析的“健康檔案”,同時精準識別出易損件并提前備貨。目前路凱的設備完好率穩定在95% 以上,徹底告別 “等配件停機” 的傳統困境。
4、【精細管理+技術升級】實現成本瘦身
傳統模式下,15輛礦卡需30 名司機輪班,加上調度、管理人員,這個數字還會更加龐大。在招工難、人員流動率高居不下的礦山行業,背后還有很多例如招聘、培訓等隱形成本。路凱通過技術升級+精細運營,將一線員工壓縮至8人,人力、管理、后勤等成本明顯下降。更關鍵的是,無人化運營實現了“無人則安”的終極愿景,讓所有人員遠離危險區域。
一線“反哺” 研發,在“實戰” 中迭代進化
路凱的一線運維團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越溝通越懂礦,越懂礦越效率高。因此,路凱非常看重與客戶的深度溝通,以及團隊內部的高效協作。“一線運營團隊從來不是單打獨斗,每天都在上演北京-新疆-西安的多地聯動,一起攻克技術難關。”王飛表示。
例如在會車減速場景上,如果重載上坡的礦卡因為會車導致剎車然后再加速,不僅會出現動力不足現象,還會導致油耗大幅增加。路凱根據一線反饋設計了多種解決方案,并與客戶一起討論溝通,最終找到了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這也是路凱“生產運營驅動技術迭代”的生動例證。
“有時候很多實用的功能點,你坐辦公室是想不到的,答案都在一線。”效能提升部的柳迪表示。為了能夠更及時了解一線運營的具體需求,路凱還打造了一套特別的機制。
這套機制鼓勵現場所有的人員,積極提出可優化的場景及優化措施,研發及管理團隊會每日根據這些建議舉措的實際價值及可實施性進行打分,得分高的建議舉措會被優先列入研發排期,并快速投入應用。與此同時,路凱也會對提供建議的一線員工給予獎勵。這一方案實施以來,切實調動了全員的積極性,短短一個月收到了超過50條有效提案。
常駐一線的需求能效專員陳亞菲表示:“我每天都會在調度室、作業區進行巡視,有時還會到無人礦卡上,觀察車輛運行過程中可以優化的細節。吃飯時還會與挖掘機司機、安全員一起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我之前在傳統的礦山項目也工作過,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機制和通道讓大家提出想法。”
正是因為每位路凱人的沉浸式工作,使得需求整理與反饋按“日”處理,迭代周期以“周”為單位,一次次刷新著智慧礦山無人運維的效率極限。
盈利背后的終極答案:“三懂”團隊不是一句噱頭
路凱智行官網首頁寫著:“懂車、懂礦、懂算法 ——‘三懂’團隊創造礦山無人駕駛價值革新。” 這句看似簡潔的 slogan,實則是路凱破解行業盈利難題的核心密碼。如今,路凱早已將 “三懂” 基因融入每個項目的毛細血管 ——懂車是技術底座,懂礦是需求原點,懂算法是迭代引擎,三者交織形成了獨特的“技術 + 運營” 雙輪驅動模式。
在路凱團隊中,不僅有多位智能駕駛與人工智能的優秀科學家,同時還擁有支持大規模無人駕駛車隊打造能力的車輛設計開發團隊,以及具備豐富智慧礦山運營經驗的精英團隊,三種不同專業背景、不同職業履歷的人群,在共同目標驅動下形成了奇特的合力,把前沿科技“揉碎”之后,融入到了礦山運營的每一個毛孔之中。
“5年前,這個團隊連一條輪胎都沒有,沒想到今天在全國多個項目上已經運營著數十個編組車隊了,還能率先跑通盈利模式。”一位與路凱合作多年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路凱智行正在通過“合作運營”“項目交付”等模式,將成熟可靠的解決方案,快速復制到新疆、內蒙古、山西等各地。
在路凱看來,實現項目盈利并不是終極目標,而是希望由此推動整體行業,從“技術投入”向“價值產出”躍遷。“我們希望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出色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路凱智行COO蔣先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