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維修工程師“培訓+就業”計劃圓滿收官,助力行業人才建設邁上新臺階
(記者:高志國)近日,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療設備維修工程師‘培訓+就業’人才培養計劃”近日圓滿落幕。作為國內“培訓+就業”閉環式人才培養項目,該計劃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宋碩的全程指導下,通過8周的系統化培訓,成功為行業輸送了108名高素質醫療設備維修工程師,有效緩解了醫療設備運維人才短缺問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隨著醫療設備的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設備運維技術門檻不斷提高,行業面臨“人才荒”與“技術斷層”雙重困境。尤其是在大型醫療設備領域,具備獨立操作、維護及故障處理能力的專業人才極度匱乏,嚴重制約了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和設備使用效益。
“一臺高端醫療設備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不僅會影響患者診療,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宋碩在項目總結會上表示,“此次計劃通過‘培訓+就業’的創新模式,精準對接醫療機構與企業的用人需求,為行業輸送了大量‘實用型’技術人才,填補了這一領域的人才缺口。”
本次培訓以“理論+實操”為核心,課程涵蓋醫療設備基礎理論、安裝調試、質量控制、故障診斷與維修等模塊,特別針對CT、磁共振、DR等大型設備的運維技能進行強化訓練。通過4周的理論學習與4周的實操實訓,學員不僅掌握了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能,還通過模擬真實故障場景的工單實訓,快速提升實戰能力。
“培訓內容非常貼近實際工作需求,特別是故障診斷與維修模塊,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一位參與培訓的學員表示,“結業后直接被推薦到三甲醫院設備科工作,薪資待遇也很滿意。”
根據統計,首期培訓的就業率達100%,學員成功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等三甲醫院設備科,以及華科精準、北京旭日鴻升等醫療企業,從事設備運維工程師崗位,薪資水平從6萬至15萬元不等,為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作為項目總負責人,宋碩在推動計劃落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不僅整合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等頂尖醫療機構的臨床工程專家資源,還聯合華科精準、北京旭日鴻升等企業,構建了“學術+產業”雙師資團隊,確保培訓內容與行業需求高度契合。
“國產醫療設備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但運維人才儲備不足可能拖累行業競爭力。”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侯巖表示,此次計劃不僅為行業輸送了技術人才,還通過標準化培訓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國產設備售后服務能力的提升,助力國產醫療設備廠商打破國際品牌在售后維保領域的壟斷局面。
“從行業角度看,此次計劃的實施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一方面,專業化運維團隊的加入,大幅降低了設備故障率,延長了大型設備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醫院通過自主運維可節省約40%的維保外包支出,提升了運營效率。”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醫學工程處副處長羊月祺表示。
另外,在項目總結會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表示,這次計劃的成功實施,為行業人才建設樹立了標桿。未來協會將聯合更多醫療機構與企業,持續擴大培訓規模,計劃三年內覆蓋超500名工程師,為“健康中國”戰略夯實技術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