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甬醫療協同創新里程碑:寧波太學眼科ICL臨床合作認證中心正式啟動
寧波太學眼科&瑞士STAAR Surgical
“EVO ICL 臨床認證合作中心”
授牌儀式圓滿落幕
4 月 20 日,寧波太學眼科迎來屈光診療領域的歷史性時刻 ——"ICL 臨床合作認證中心授牌盛典暨上海專家學術分享會" 圓滿舉行。該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寧波太學眼科在高端近視矯正領域正式接入國際標準化診療體系,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周激波教授的不定期會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原上海市五官科醫院)吳瑩教授的不定期坐診機制,更開創了 "上海寧波同質化診療" 的全新模式,為百萬甬城近視患者帶來與一線城市同步的精準醫療服務。
國際認證賦能 構建高端屈光診療新標桿
授牌儀式上,STAAR Surgical公司代表徐馨蓓經理將象征技術權威的 "ICL 臨床合作認證中心" 銘牌鄭重授予寧波太學眼科,院長李長兵教授與本土專家代表-寧波市第一醫院眼科中心余威德主任共同上臺接受銘牌。這一認證涵蓋技術設備、診療流程、專家資質等多項國際標準。據了解,寧波太學眼科為此投入設備矩陣,構建起 "術前20余項精準評估 — 術中微米級操作規范 — 術后終身隨訪管理" 的全周期質控體系。寧波太學眼科李長兵院長在致辭中表示:"認證中心的成立,不僅是技術實力的背書,更是我們響應 ' 健康中國 2030' 戰略、破解區域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具體實踐。我們將以此為支點,打造輻射浙東的眼健康服務高地。"
上海寧波專家常態化聯動 破解“看病難”民生痛點
活動中最受關注的是上海專家團隊與本地醫療資源的深度融合。周激波教授帶來的 《眼內鏡手術的安全密碼》 主題演講,結合 20 余年臨床經驗與國際學術視野,從技術創新、適應癥拓展、個性化診療三個維度解析行業前沿動態。周教授的分享,既展現技術前瞻性,更強調了本土化創新的重要性。另外,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原上海市五官科醫院)吳瑩教授,未來將通過 "每周遠程會診 + 每月實地坐診 + 復雜病例聯合手術" 的三重機制,讓寧波患者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上海的國際化診療方案。
"過去看上海專家,掛號難、排隊久,現在寧波就能約到,還能現場制定手術方案。" 現場咨詢的患者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區域醫療協同的民生價值:寧波高度近視人群日益增多,有不少患者因為角膜條件不足無法接受激光手術,ICL 技術的成熟應用與上海專家的常態化參與,正為這部分 "疑難近視患者" 打開新的希望之門。
區域醫療協同樣本 書寫健康長三角新答卷
此次上海寧波醫療合作的創新之處,在于構建了 "技術標準統一、專家資源共享、診療流程互認" 的一體化模式。周激波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寧波太學眼科的設備配置、人才梯隊已達到國際水平,我們的合作不是簡單的 ' 專家下沉 ',而是通過技術平移、學術共建,打造可復制的區域醫療協同樣本。" 這種模式不僅讓寧波患者獲得即時性便利,更通過帶教培訓、病例研討等機制,為本地培養出一支掌握國際前沿技術的屈光專科團隊,從根本上提升區域醫療 "自我造血" 能力。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寧波太學眼科 ICL 臨床合作認證中心的成立,無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探索 —— 它不僅為近視患者帶來清晰視界的物理改變,更在醫療資源均衡化、診療服務精準化、健康管理常態化等層面,為區域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 "寧波方案"。當技術創新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當滬甬醫療協同破除地域壁壘,一幅 "健康中國" 的壯美畫卷正從東海之濱徐徐展開。
關于寧波太學眼科
寧波太學眼科前身為創建于2003年的明視康眼科。2014年,明視康眼科加入臺灣大學眼科(大陸注冊為太學眼科)集團,更名為寧波太學眼科。2015年,臺灣大學眼科集團與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署醫療技術合作協議,互為醫療技術合作伙伴,同時引入臺灣眼科專家技術,致力于建設成為浙東地區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
寧波太學眼科現全面開展近視及老花激光手術、高度近視矯治(ICL)手術、醫學驗光配鏡、兒童視光門診、角膜塑形鏡驗配等項目,擁有專業的眼科醫生團隊,全球同步的設備,為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白內障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力求達到優質術后視覺質量。
截至目前,太學眼科集團在中國寶島臺灣已有29個眼科中心,在大陸已于杭州、上海、蘇州、寧波、金華等地設立了11家眼科診療機構,未來也將持續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