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川視角丨新經濟格局下,中國薯條的光芒藏不住了!
在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冷凍薯條行業是否會受到影響?近日,作為國產冷凍薯條的頭部企業,雪川農業集團(以下簡稱“雪川”)相關負責人表示,貿易摩擦不會對國內的冷凍薯條供應產生太大的影響。雪川自身的海外業務目前并不涉及與美直接貿易,海內外市場整體運營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
冷食君從凍品領域的經銷商那里得知,貿易摩擦對國內冷凍薯條市場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國內8成以上的市場都是被國產品牌占據的,近些年國產薯條在中高端市場的產品競爭力已尤為凸顯,且極具性價比。僅有部分美國餐飲連鎖,出于本土保護角度,會指定使用部分美國薯條品牌。
事實也確實如此。據了解,薯條是一個西式的舶來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制于馬鈴薯品種、種植技術等多方面原因,我國冷凍薯條主要依賴進口,美國是我國重要的冷凍薯條進口國之一。后來,隨著雪川等國產品牌的崛起,我國冷凍薯條的自給率不斷提升。
2020年疫情暴發后,進口冷凍薯條鏈路受阻,原來使用進口冷凍薯條的企業開始轉向國內品牌,國產冷凍薯條快速搶占市場。在短短幾年內,冷凍薯條的市場格局迅速發生變化,從原來的進口占8成,國產占2成,變為了進口占2成,國產占8成,同時,國產冷凍薯條還在不斷開辟國際市場。
據海關數據,2022年左右,中國冷凍薯條出口量首次超過了進口量。2023年,中國出口13.44萬噸冷凍薯條,位列第九大出口國,相比2018年增長了1565%。2024年,中國冷凍薯條的出口量持續攀升,2024年前十個月,中國冷凍薯條出口量高達15.51萬噸,超過了2023年全年的總量。這標志著我國在全球薯條產業中的地位發生了轉變,從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到以國內自主生產為主。
因此,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此輪貿易摩擦應該不會對國內冷凍薯條產業的供應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可能會對薯條對美出口產生一些影響。不過,這種影響也可以通過深耕國內市場,或者開辟其他國際市場彌補,不會影響大勢。
從西餐到多場景應用
薯條多元化消費不斷創新
近年來,我國薯條行業迅猛發展,市場規模總體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14-2022年我國薯條市場規模由280億元增長至391.22億元。從細分市場來看,冷凍薯條又是絕對的主流,市場占比高達98.61%;休閑包裝薯條僅占比1.39%。
我國冷凍薯條的快速擴容,與其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有重要關系。而雪川就是冷凍薯條應用場景不斷創新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據雪川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我國,薯條的應用場景已經日漸多元化,不僅是西餐配餐中的重要元素,同時也逐步躍升為眾多中餐餐飲業態中的關鍵食材。
在火鍋業態中,薯條可以像小酥肉那樣,作為小零食售賣;
在炸貨鋪中,薯條可以像雞塊、蘑菇一樣,當做休閑小吃銷售;在烤魚、砂鍋等中餐中,則可以和豆芽、芹菜一起,當做配菜,既豐富口感,也增加食材的豐富性;
隨著電商渠道的發展,薯條在家庭渠道也大顯神威。尤其是隨著空氣炸鍋等小家電的普及,薯條在家庭渠道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內卷不是出路
亟需向品牌化升級
不過,國產薯條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其中,價格戰尤其突出。
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國內薯條生產企業越來越多、大小企業林立有重要關系,一些新進入的企業為了搶奪市場,就會拉低價格。
雪川對這種情況也感受深刻,“在國內,隨著原材料供應和產能的改善,市場的供需關系在發生一定變化,很多同行業的廠家為了消耗庫存,采取低價策略,一定程度上在擾亂市場的選擇,形成非良性競爭。在此情況下,消費端的產品質量和體驗無法得到保障,最終損害的是終端生意的長期利益。”
雪川認為,要跳出價格戰的泥沼,就必須打造品牌,引導行業從價格戰向品質戰升級。今年3月份,雪川在品牌化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獲得了國內權威機構頒發的“ 冷凍薯制品國貨第一品牌”的市場地位認證,進一步明確了市場領導地位。
目前雪川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余個核心城市投放電梯廣告,提升品牌曝光度,深度植入消費者心智。雪川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國內薯條生產企業眾多,行業正處于向品牌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在此進程中,誰能率先贏得消費者認可,在品牌化道路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