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第二名山,高度僅58.59米。
當談到北京的第一座名山時,許多游客會想到故宮博物院后面的景山。故宮博物院是鳥瞰北京古城的好地方,由于明代崇貞皇帝和清朝皇帝,留下了許多傳說。
景山是北京的第一座山,所以第二座山是萬壽山,它是世界文化遺產,皇家頤和園的核心景觀,1949年7月發行的第一套20元人民幣印在正面,許多年輕的朋友,包括我,都不記得了,因為這個版本的人民幣早已停止發行,只有少數家庭仍有收藏。
萬壽山的名字不是古代的。這座名山位于頤和園的核心,昆明湖前。這座山僅海拔108.94米,海拔58.59米,是燕山的殘余脈。與中西部地區的名山相比,萬壽山的海拔較低。它只是一小堆土,但由于頤和園是皇家花園,山上有一座皇家建筑,所以這座山是一座獨立的山。
早在明朝,明小宗的養母羅氏就在山前建了元井寺。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原元井寺舊址上修建大拔延壽寺,并將昆明湖的土壤堆疊在山上,使山的東側和西坡形成對稱的格局,并更名為萬壽山,大成延壽寺成為整個頤和園的核心景觀。尤其是游覽昆明湖時,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它。
萬壽山的名字表達了乾隆皇帝對太后的孝心,我想這個名字有兩個意思,一是希望太后長壽,二是希望清朝長生不老。萬壽山"雖然是古代不存在的東西,但也是一種視覺,這與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在我們通常慶祝生日的時候,我們說什么也很好聽,不是嗎?
萬壽山建筑群是根據山勢而建的,總體布局交錯、雄偉、典雅,體現了皇家建筑的尊嚴和莊嚴。
因為相對高度只有58.59米,很難爬山。山上最雄偉的建筑是高高的,從山的底部爬起來,帶著朝圣的感覺。爬到高處的觀景臺上,看到昆明湖上飄逸的煙霧,花園里的綠色悠閑地,禁不住嘆息--大鄉村的天氣,堅強!美麗!
歷史上受到英法聯軍更嚴重破壞的萬壽山建筑群,現正由慈溪市重建,先經過"云會玉宇"牌坊,再經過排云門、峨龍門、碧云寺等建筑,一路上山。
智慧之海"是萬壽山頂上的一座無梁佛堂,表面上有各種精美的琉璃磚,氣派雄偉,一眼就能感受到皇家精神。
事實上,萬壽山上最突出的建筑不是智慧之海,而是前面的富士康亭。從旁邊,隨著昆明湖邊的柳樹隨風搖曳,有一瞬間,它感覺到它有杭州雷鋒塔的影子。
福祥亭位于廣場平臺上,高20米,高41米,8面,3層,4檐。它是中國古典建筑的藝術,也是一個極好的觀景館。它位于萬壽山建筑群的中心,有著山中之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