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又一次陷入再陷賣家數據風波 ,真是“不差錢”還很任性
已然“封神”的亞馬遜并不完美。同時,亞馬遜的麻煩也從未遠離。
據國外媒體報道,亞馬遜已經向一些使用SellerFulfilledPrime(SFP)的賣家發送了一份報告,其中包含了所有賣家的電子郵件地址。
這起事件似乎很正常,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再次讓亞馬遜陷入了一場"賣家數據風暴"。雖然郵件地址泄露不是黑客造成的,但賣家認為這是一次數據泄露。
事件發生后,一些媒體詢問亞馬遜是由故障還是人為錯誤造成的,以及亞馬遜如何向賣家解釋事故原因。亞馬遜表示,它無意中披露了賣家的用戶名和電子郵件地址。
亞馬遜的"無意"可能允許違法者故意"。雖然賣家的電子郵件地址不像其他類型的身份信息那么敏感,比如完整的支付卡號碼,但它仍然需要嚴格保密,因為一些欺詐者可能會向賣家的郵箱發送釣魚郵件。由此可見,賣家的恐懼并非不合理。
對于電子商務平臺來說,賣家的數據一直是敏感的神經,也讓主要的電子商務平臺深入災區的輿論。
加拿大電子商務平臺Shopify上月表示,兩名"流氓"員工竊取了一些賣家的數據,可能泄露了客戶的電子郵件、姓名和訂單信息。
盡管Shopify解雇了這些員工,并與聯邦調查局(FBI)和國際機構合作調查此事,但Shopify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數據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但受影響的賣家不可避免會感到恐慌,并可能需要大量時間來平息這一事件的負面影響。
亞馬遜(Amazon)"無意"泄露賣家郵箱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也不是亞馬遜第一次觸及賣方數據的"紅線"。
早在兩年前,歐盟就對亞馬遜使用第三方賣方數據的方式進行了一次調查。在2019年7月的一次聽證會上,亞馬遜的一位高管表示,該公司不會利用第三方賣家數據進行競爭。
然而,亞馬遜似乎并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4月報道,亞馬遜員工經常利用第三方賣家數據開發自己的品牌產品。
針對亞馬遜涉嫌利用第三方賣家數據發展自有品牌,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要求亞馬遜 CEO 貝佐斯作證。亞馬遜今年 5 月還表示,將選擇合適的高管在美國國會就第三方賣家數據問題作證。
與此同時,歐盟還將對亞馬遜使用第三方賣家數據提起正式反壟斷指控。但亞馬遜可能并不擔心處罰,尤其是罰款,亞馬遜最近在加州的罰款就是明證。
美國加州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California Occuporativ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因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安全和健康違規行為,被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家亞馬遜倉庫罰款 1870 美元。對擁有大家族和大企業的亞馬遜來說,2000 美元以下的罰款只是杯水車薪。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 10 月 9 日,亞馬遜股價為 3286.65 美元,總市值為 16462.49 億美元。8 月底,亞馬遜市值達到峰值 1.72 萬億美元。與 4 月中旬 1.1 萬億美元的市值相比,亞馬遜 4 個半月的市值增加了 6200 億美元,接近 6 個品多。
在卓越市值的背后,是亞馬遜單季度數百億美元的營收,僅第二季度就高達 889 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 emarketer 預測,到 2020 年,亞馬遜黃金日的銷售額將達到近 100 億美元,這讓亞馬遜賺了不少錢。
如此一來,“不缺錢”的亞馬遜確實有“任性”的資本,但得罪賣家,就連電子商務之王亞馬遜也必須避免。
據估計,歐盟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就亞馬遜是否違法做出正式決定。屆時,亞馬遜可能會有些“肉痛”,因為亞馬遜可能會被處以高達全球年收入 10% 的罰款,這顯然是個不小的代價。
總的來說,觸碰賣家數據的“紅線”并非明智之舉。像亞馬遜這樣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必須始終收緊這根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