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通話普及率在80%以上,文盲率在4%以下
一個國家的文化魅力和民族凝聚力主要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的,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全局、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支撐力量,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關系到民族團結和民族團結,關系到歷史文化遺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語言文字事業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建設和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對維護民族團結和民族團結,提高人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到目前為止,普通話在中國的普及率已達80.72%,使用標準化漢字的人所占比例已超過95%。文盲率從建國初期的80%以上下降到4%以下。各民族和地區之間的語言交流障礙已基本消除。
充分發揮基礎支持為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服務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語言文字工作一直是為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服務的基本支撐。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各行各業的建設需要和成人文盲率高達80%的形勢,黨中央確定,簡化漢字、普及普通話、編制和實施漢語拼音程序是語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系列文件、工程相繼出臺和實施,標志著語言文字事業的規劃和路線圖逐步變成現實:2012年,《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發布;2013年,國務院發布《通用規范漢字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漢字規范工作的集大成者;2016年,發布《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7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全面啟動;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后,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啟動,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正式實施;2018年,《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吹響了語言扶貧減貧攻堅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