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通過大數據致使基層審計,促進鄉村振興
遼寧省盤錦市審計局農業科科長馬曉峰說:“我們在對鄉鎮涉農項目進行審計時,發現有的企業一次竟然從‘一卡通’中套取補貼100萬元,這顯然是不正常的。”,介紹了利用數據庫技術等手段,通過對“一卡通”、財政供養人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維數據的多維數據關聯分析,可以發現套取農資的諸多疑點。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讓每一筆資金都花在鄉村振興的邊緣,遼寧等地通過大數據實現基層審計,著力解決物多人少的矛盾;審計關口前移,動態跟蹤,及時糾正預警,建立整改臺賬和問題編號,提高整改效率。
用大數據解決“事多人少”的審計難題
記者在基層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鄉村振興資金總量大、項目多、涉及部門廣,但基層審計人員相對不足,難以做到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深度審計,需要借鑒大數據。
沈陽市審計局將多部門電子數據核查與重點調查、疑點排查、現場核查取證相結合,先后開發應用了“河灘退耕還江數據測算”、“非法用工村”等35種審計方法模型干部獲得水務監督員和護林員補貼”,提高了大數據審計的可操作性。
農村集體“三資”因使用分散、權力確認不清,一度成為基層腐敗的重災區。根據審計建議,遼寧省部分基層探索發展“三資”監管體系,結合大數據審計方法,實時動態分析“三資”管理和使用風險。
據了解,沈陽市遼中區委托第三方開發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以資源數據為例,記者可以在平臺上查詢資源總量5.1萬畝,其中農業用地5萬畝,建設用地1.1萬畝。下一步,遼中區將充分利用產權改革和土地確權成果,在全區所有鄉鎮街道推廣使用“三資”監管平臺。
在遼寧,一些市級審計機關還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發現,耕地生產力補貼管理不規范,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存在不規范和虛報情況。
盤錦市審計局局長郭克民說,依托大數據審計和社會合作的方式,審計組往往可以通過提前綜合分析多部門數據,再對數據疑點進行實地調查取證,發現一些隱患。
2017年,沈陽市審計局在康平縣扶貧政策措施執行情況跟蹤審計中發現,柳樹屯縣蒙古族滿族鄉原黨委書記楊玉新涉嫌盜竊扶貧資金等行為。
沈陽市審計局首次將問題線索移交沈陽紀委,經過有關部門的認真調查和核實,挖出了藏在基層的"老鼠",沒收扶貧專項資金。同年9月,楊玉新被開除黨籍,被免職,違紀所得被追回,他涉嫌的刑事問題和線索已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018年,楊玉新把扶貧基金等問題作為中央紀委揭露的八起典型的扶貧腐敗和扶貧工作作風案件之一。
通知指出,2014年至2017年,楊玉新通過虛構的工程項目和偽造的項目合同,獲得了120000元的專項扶貧資金和446萬元以上的財政資金,用于個人消費、招待費和禮品。
此外,楊玉新還挪用村級集體資金和村民互助基金,非法指定利益相關者開展扶貧項目等。
沈陽市審計局副局長石景華說,自2019年8月以來,共發出120項政策跟蹤審計通知和建議,暴露出72項問題和54項隱患,審計糾正率達到98%,對提高資金使用效果,避免資金損失,促進項目進度,完善項目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執行一些沒有范例的新項目時,動態跟蹤審計的優勢更加明顯。
以盤錦市100000多戶家庭需要改善廁所為例,任務艱巨,由于單戶廁所改造工程數量少、施工時間短,從農村廁所改造宣傳動員開始,審計小組就深入到鄉、村第一線,相繼發現宣傳不到位、工程手續不完善等19個問題,以及存在渣清洗隱患、排泄物口蓋安全隱患等19個問題。
‘’小廁所,大民生‘,通過審計和監督,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改善廁所的看得見、感人的成果。"郭克民說,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審計部門提出的建議,通過組織農民參觀試點示范戶,編制發行農村廁所改造工作手冊,一個接一個地宣傳入戶工作,引導村民從"要求我改變"到"我要改變"。
把錢弄醒,在帳上睡個好覺
早在2018年6月,盤錦市武家鎮興安村五組就收到了100900元退耕還田補償金。由于對該村村民和農民分配的意見不統一,補償資金無法支付,村委會多次開會協調,未能達成協議。直到今年4月,這筆錢還在存錢"睡個好覺"。
小組一再要求補貼,一度引發了六名村民的請愿書。盤錦市審計小組當場發現了這一問題,在審計報告中建議吳家鎮盤山縣政府督促有關部門糾正這種情況。通過司法權和耐心細致的群眾工作,有關部門終于在今年8月初將退耕還水的資金分配給了村民。"馬曉峰說。
做好審計監督的后半部分工作,真正充分發揮審計工作的初衷,促進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資金的有效利用。遼寧各級審計部門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逐一進行統計,跟上審計整改的動態,確保審計結果不再停留在紙面上。
為了振興農村,使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得到被審計單位的重視,遼寧省審計署將與省政府檢驗室、省農業和農村部門加強聯系協作,并將在近期對有關地區和部門的整改工作進行檢查,防止整改問題的實施,確保整改問題的質量。
通過建立審計整改賬戶,實行問題號、整改和銷售編號閉環工作機制,隨時跟上審計整改和改革的動態情況。遼寧省審計局局長陳勇說,對于整改長期困難的問題,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和計劃,促進項目整改的進展,確保問題不被糾正和解決。
過去,一些基層干部害怕審計,審計象一個大敵,被動地處理。沈陽市遼中區主任薄世杰表示,審計不是一個單一的地方調查問題,而是發現問題在于幫助基層共同整改,糾正政策執行上的偏差。
咬耳朵和拉袖子是事后"。在實施過程中,即使在實施之前,實際上也是為了保護那些敢于發現風險、幫助糾正風險的干部。